实验方法> 生物化学技术> 化学生物学实验技术>价键理论

价键理论

关键词: 价键理论来源: 互联网

随着物理学量子力学的发展, 1927 年 Heitler 和 London 用量子力学来处理 H 原子形成 H 2 分子的过程,他们得到了 H 2 分子能量 (E) 与两个 H 原子核间距 (r) 的关系曲线 。当 A 和 B 相接近时 ( 即 r 值减小时 ) , H 2 分子体系能量降低,这是因为 A 原子的核外电子不仅受到 A 原子核的吸引力,也受到了 B 原子核的吸引,同理 B 的电子既受 B 原子核的吸引,也受 A 原子核的吸引,也可以说是两个原子轨道发生了重叠,两核之间的电子云密度增大,体系能量降低。当 r=74pm 时,能量为最低值, r 更小时,则因两核之间库仑斥力增大,能量反而升高。即两核间距离为 74pm 时,形成了稳定的 H 2 分子,这和实验测定值相符。若 A 和 B 的电子自旋方向平行, E-r 曲线就不同了 。核间距 r 越小,能量越高,表示两个自旋方向相同的氢原子不能形成 H 2 分子。总之,价键理论继承了 Lewis 共用电子对的概念,但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指出成键电子必须自旋相反,并且认为共价键的本质是两个原子有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它们的原子轨道发生了重叠,使体系能量降低而成键。

 

按照价键理论,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各原子都有确定的不成对电子,所以它的共价键数是一定的。如 H 和 Cl 都是 1 价, O 和 S 是 2 价, N 是 3 价, C 是 4 价等。按此推理,不同原子形成共价化合物时均有确定的原子比,如可以有 HCl , H 2 S , NH 3 和 CH 4 等共价化合物,但不可能有 HCl 2 或 H 4 S 分子,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另外,电子运动状态在空间分布是有一定取向的,原子轨道的重叠也是有一定取向的,如 N 原子核外有 3 个未成电子,其取向分别为 p x , p y , p z 。 N 2 分子中的三对电子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在 x , y , z 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这就是所谓的共价键的方向性。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是和离子键相比较而言,离子化合物中正负离子都为 s 2 p 6 结构,其电荷分布呈球形对称,所以它们可以从各个方向互相接触,并且尽可能多地和异性离子相接触 ( 配位 ) ,配位数的多少决定于正负离子的大小。对离子化合物而言,无所谓成键的方向性,而要考虑离子密堆积和空间利用率。 NaCl 中, Cl - 既然没有固定的配位数,也无所谓饱和性。

许多共价化合物如 H 2 O , HCl , NH 3 , CH 4 等不论在气态、液态或固态都以独立的分子形式存在,所以在状态变化时,不涉及化学键的变化,只是分子间作用力发生变化。它们和离子化合物相比,熔点、沸点就低得多,在液态时也没有带电的微粒,所以不导电,这类物质属分子型共价化合物。也有分子型的共价单质,如碘 (I 2 ) 、磷 (P 4 ) 和硫 (S 8 ) 的单质都是多原子分子,原子间有共价键,它们熔点、沸点也不高。

有些共价化合物是原子型的,如优质磨料金刚砂,它的化学式是碳化硅 (SiC) ,其结构和金刚石相似 。其中一半 C 的位置为 Si 所取代,即每一个 C 原子以四面体向与 4 个 Si 原子相连。同样,每个 Si 原子也以四面体向与 4 个 C 原子相连,形成了 C 和 Si 相间的巨分子。这类原子型共价化合物和分子型共价化合物不同,它们的熔点很高,硬度也很大。因为要使它发生状态变化,将涉及 Si 和 C 之间的共价键的断裂,这是很不容易的。

 

推荐方法

Copyright ©2007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