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访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张峰

2019.3.07

  近日,第4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人员名单公布,全国共有645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97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03名教学名师和274名青年拔尖人才入选。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检科院)首席专家、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张峰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国家“万人计划”,即“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是国家层面实施的重大人才工程,目标用10年时间,重点遴选一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给予特殊支持。

  APEC食品安全论坛学术委员、德国马普基金获得者、茅以升科技奖获得者……张峰尽管有很多头衔,但他最乐意分享的,还是他和他的团队在食品安全领域所做的探索与研究。

  近年来,张峰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开发了系列食品安全筛查检测新技术,创立了食品安全绿色检测技术体系,承担了中欧地平线2020项目研究,主持了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和10项国家级课题……

  这些技术成就的背后,究竟有哪些鲜为人知的质量安全故事?突破了哪些技术瓶颈?如何有效服务于政府监管?近日,记者走进中国检科院,面对面对话张峰。

  推动食品安全科技进步

  “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张峰说,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将2000余种化学性有害物纳入监管目录。2008年以来,卫生部门陆续公告了新发现的化学性非食用物质48种,由于缺乏有害物发掘技术,仍有大量非食用物质尚未被发现,且有害物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速度也有待提升。

  针对有害物发掘技术缺失的问题,张峰率领食品安全研究所的研发团队,开创了标志性中性丢失(或碎片)质谱扫描发掘技术;针对现有分析方法所用的有机试剂毒性强、消耗量大、不够环保等问题,开发了系列食品安全绿色分析技术;针对质谱精准检测技术样品处理速度慢、有机试剂消耗量大等问题,开发了基于热解析离子化的样品实时直接快速检测技术,实现了酒中几十种农药残留的快速分析(<3分钟),大大降低了有机试剂的使用量。

  “食品中新型化学性有害物的质谱发掘技术在国际上尚属空白。”张峰举例说,应用该技术,他们对超过2000个食品样品进行了分析,首次从食品中发现了22种新型有害物,随后建立了检测方法。这些项目成果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不法分子针对禁用兽药和非法添加物不断进行结构修饰以逃避常规检测的问题,保障了人民生命与健康。

  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和庞国芳在推荐意见中,认为该成果“在食品安全科学理论上取得突破”;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在成果鉴定意见中也指出,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美国FDA和西班牙有关方面的专家评价称,张峰领导的研究团队在食品中化学性有害物检测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如:在国际上首次按照化学结构系统阐明了12类化学性有害物的质谱软电离裂解机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食品中化学有害物新型结构类似物的扫描发掘;开发了一系列农药、兽药、添加剂、化学污染物等化学有害物的质谱检测方法,方法定量限远低于国际法规规定的限量,灵敏度和准确度达到并超过国际水平。

  有效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2017年5月,“臭脚盐”(异味盐)事件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政府有关部门第一时间组织开展食盐市场专项行动。

  “臭脚盐”是一种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食用盐,因用手搓热后会散发出浓烈的“脚臭味”而得名。为应对该事件,工信部邀请张峰率领其团队即刻投入相关的研究与检测中。该团队利用开发的有害物精准检测技术,准确鉴定出“臭脚盐”中的主要异味成分,分析了其安全风险,确定了异味产生的原因,有效阻止了社会对食盐质量安全的担忧和恐慌,保障了食盐专卖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2008年12月,欧盟Eurofins实验室从云南输欧牛肝菌中发现了尼古丁,致使云南牛肝菌出口一度严重受阻。针对该危机,云南省政府、中国食品土畜商会向原国家质检总局请求技术支持。

  牛肝菌是稀有的野生食用菌,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牛肝菌出口范围已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均出口量达3万-4万吨,创汇金额约8000万美元。云南牛肝菌作为云南省传统大宗出口的农产品,其出口量约占我国牛肝菌出口总量的80%,牛肝菌产业对于推动山区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欧盟从牛肝菌及其他食用菌中发现尼古丁后,认为其是受到烤烟房的污染所致。云南输欧牛肝菌,在欧盟全面下架。原国家质检总局指派张峰团队牵头开展云南输欧牛肝菌突发事件应急应对工作,在张峰所在团队的组织下,专家组利用开发的精准检测方法,确认尼古丁是牛肝菌的内源性物质,并纠正了Eurofins实验室定量不准问题,迫使欧盟重新修订了牛肝菌中尼古丁的限量标准,由此,云南牛肝菌成功恢复了对欧盟的出口,从而解决了云南牛肝菌产业近百万从业人员的生存发展问题。

  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技术体系水平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欧盟最大的进口国和第二大出口国市场。但欧洲和中国的标准有差异,技术水平也不同。因此,需要双方共同研究互认的方法和标准,以避免贸易争端。中欧地平线2020项目也因此提上日程。

  张峰告诉记者,中欧地平线项目《SFS-45-2016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整体透明度》是由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织国内外30多家科研院所联合研究的项目,其旨在制定和实施欧盟和中国共同的最佳实践愿景,以加强食品安全,相互认可数据和标准,支持农产品贸易在两个贸易区之间流动,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方面参加的单位主要包括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检科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张峰作为PI牵头《T4.2水果和蔬菜(包括茶和果汁)中农药多残留筛查方法研究》,将研究建立水果和蔬菜(包括茶和果汁)中农药多残留的高分辨质谱筛查方法,并在中国和欧盟实验室进行分享和标准化,解决由于许可证、法规和食品检测方法差异所导致的国际贸易问题。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由中国检科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应对国际贸易食品安全法规精准检测关键技术研究”,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作为该项目负责人,张峰说,近年来,我国进出口食品贸易种类和总量与日俱增,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进出口食品安全问题也愈加凸显。由于我国与主要贸易国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进口食品风险难以发现、出口食品易遭受贸易技术壁垒”,迫切需要在技术上能够达到“及时捕捉法规变化,提升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及速度,准确识别潜在风险”,因此,项目组将研发相应的技术,研究构建我国与主要贸易国食品安全法规差异性动态数据库,建立多维、多模式全息识别方法,提高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技术体系水平,保障进出口食品安全,促进食品国际贸易。

  凭借扎实的科研实力,张峰带领团队完成的科研项目多次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以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技术进步三等奖。

  问及造就优秀质量人最根本的准则到底是什么?张峰的回答很简单:“责任。”

  责任是一种敢于负责的精神,一种自律的品格,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天赋的使命,一种至高的信仰,一种力量的源泉,一种不息的信念,一种道德的承载,一种纯粹的坚守,一种完美的追求。在张峰看来,它承载着中国检科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所有人的努力和付出,并引领他们为之奋斗不止。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