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科院Cell子刊发表H7N9新成果

2015.9.07

  2013年春天,我国东部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禽流感——H7N9。H7N9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它能从禽类传染人类引起严重的人体疾病,比如致命的急性呼吸衰竭。目前,禽流感病毒H7N9已经通过与其他病毒(尤其是H9N2)重组形成了多个种系。不过人们并不清楚,来自野鸟的H9N2病毒基因对H7N9病毒的致病能力有何影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为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许多H9N2病毒基因能够提高H7N9病毒的毒力。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九月三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何宏轩研究员。

  研究人员让H7N9与来自野鸟的H9N2重组,获得了63株重组H7N9病毒。与其野生型亲本相比,有25株重组病毒在小鼠中表现出更高的致病性。值得注意的是,从H9N2获得了PB1的重组病毒对小鼠和鸡非常致命,但还不能通过空气传染豚鼠。不过,一旦病毒发生与适应哺乳动物有关的三个碱基置换,就能够获得在空气中传播的能力。这种病毒流行的可能性,说明持续监控H7N9病毒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家禽与野鸟相接触的地方。

  作者简介:

  何宏轩,博士,男,汉族,现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动物疫病研究组组长。《Molecular and Biochemistry》,《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报》等杂志审稿人。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会员。

  1993年7月毕业于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获学士学位,1998年6月毕业于解放军农牧大学,获硕士学位,2002年6月毕业于解放军军需大学,获博士学位,2003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作博士后研究,2004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作博士后研究。曾经获得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杰出青年等荣誉。曾在河南科技学院工作,自1996年起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副院长等职务。1999年7月任讲师,2002年6月任副教授,2005年8月任教授。2004年被河北师范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2006年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聘为博士生导师。

  曾主持或参加 “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以及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7项。在《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Reviews in medical virology》 、《Vaccine》、《DNA and Cell Biology》、《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进展》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编写著作9部。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