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次生植物物质的意义

2022.6.09

表面上看,植物不能移动,不会主动反击,生活周期长,在与昆虫的相互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而昆虫体型微小,生活周期短,繁殖率高,可较快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且昆虫具翅,可从很远的地方迁移和找到食物资源。然而,植物却依然郁郁葱葱,覆盖了大部分的陆地表面。显然,植物具有有效的物理、化学和发育上的抗性机制。其中的化学抗性机制主要依赖于植物的次生物质: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了解是研究昆虫与植物关系的一把钥匙。

虽然Julus Von Liebig在1858年就指出了植物次生物质在植物抗性中的作用,但一些植物学家却坚持认为植物次生物质只是植物代谢的废物;直到20世纪后半叶,人们才统一了认识,逐渐认识到了植物次生物质的意义(Mothes 1995)。Fraenkel(1959)则进一步强调了植物次生物质在防御昆虫和其他天敌中的作用。在抵御病虫的侵害中,植物的次生物质比任何其他单一的自然因素都更重要和有效。不仅如此,植物次生物质在抵御外界不利理化环境中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般人们会认为,植物内不同部位间及植物间的化学组成都是相似的(即同质的homogeneous)。其实,植物的化学组成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是各不相同的,即是异质的(heterogeneous)。植物世界具有的这种在化学组成上和结构上的异质性,形成了对付昆虫为害的巨大抗性屏障。这里的抗性(resistance)是指植物具有的避免或减少植食者损害的特性。抗性和防御(defence)不是同义词,因为“防御”意味着进化的目的性,而“抗性”则较中性,因而多数人倾向于使用“抗性”这个词。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