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排辈在“学统”的意义上是对从事某一领域的学者本身的尊重。但这是否意味着,按照资格即可以论定其所研究的成果一定是与其“权威”资格相吻合的呢?在理工科来讲,人们很容易得出答案。人文社会科学因为在人们看来,需要不断地在阅读量上厚积的缘故,所以一般人们认同“资格老”等于研究成功的“权威性”。其实,学术权威应该体现在第一流学者的著作里,代表某一范围某一时代最高的学识。由此之故,在从事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即使发现了一些不同的学术观点,由于其作者本身的“辈分高”而不敢提出任何疑义,于是只好按照权威“照着讲”、“接着讲”,而绝不能“对着讲”。这一点似乎当一个年轻的学人在从事学术研究的开始,便在循循善诱的说教中给定下了“规矩”。进而有了“学生批判老师的观点为不尊”、“年轻人批判长者的观点为无知”、“无名之辈批判名家为炒作”等等不成文的清规戒律,于是,“不能批判”成为基本的学界“共识”。这一点上,我们赞同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哈密尔顿的说法:“中国学生往往不太愿意去挑战学术权威,发表不同的看法,不太愿意自主地进行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