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液质联用的电喷雾离子化技术相关内容

2022.2.15

  电喷雾(ESI)技术作为质谱的一种进 样方法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末Dole等人的研究,直到1984 年Fenn 实验组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5 年,将电喷雾进样与大气压离子源成功连接。1987 年,Bruins 等人发展了空气压辅助电喷雾接口,解决了流量限制问题,随后第一台商业化生产的带有API 源的液-质联用仪问世。ESI 的大发展主要源自于使用电喷雾离子化蛋白质的 多电荷离子在 四极杆仪器上分析大分子蛋白质,大大拓宽了分析化合物的分子量范围。

  ESI 源主要由五部分组成:(1)流动相导入装置;(2)真正的大气压离子化区域,通过大气压离子化产生离子;(3)离子取样孔;(4)大气压到真空的界面;(5)离子 光学系统,该区域的离子随后进入 质量分析器。在ESI 中,离子的形成是分析物分子在带电液滴的不断收缩过程中喷射出来的,即离子化过程是在 液态下完成的。液相色谱的流动相流入离子源,在 氮气流下汽化后进入 强电场区域,强电场形成的 库仑力使小液滴样品离子化,离子表面的液体借助于逆流加热的氮气分子进一步蒸发,使 分子离子相互排斥形成微小分子离子颗粒。这些离子可能是单 电荷或多电荷,取决于分子中酸性或 碱性基团的体积和数量。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