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不足”的背景下,一味将问题归咎于民众就医观念不转变,医患缺乏信任,所以难分流,而不是去正视那个更根本性的问题,为什么儿科人才流失与断档,优质的医疗资源那么少?

  为什么愿意从事儿科医生职业的人少?问题的答案可能很老套。一直以来,儿科工作的风险性高、工作量大、收入低,还得忍受无处不在的医疗纠纷刺激,这种现实已经足以让很多人畏难而退。由于社会的行医环境不大好,学生有担忧和恐惧。执业环境的恶化,尤其是“吃力不讨好”的儿科。去年,在广东理科类招生的15所独立建制医科院校中,有10所第一志愿组投档时招不满。省外医科名校北京协和医学院今年也遭遇“断档”。与十年前相比,临床医学类分数线在下滑。有业内人士就直言,医生的地位,没想到低落得那么快。

  病灶已经摆在眼前,作为政府管理者,就应该正视这一种事实,比如通过大力提高儿科医生福利待遇,改善执业环境,令之成为一种具有足够吸引力的职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到这种职业中来。只有如此,人才队伍的问题解决,优质资源足以满足公众需求,儿童看病难或许才有可能画上句号。反之,问题有可能愈演愈烈,愈积愈重。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与地区,儿童看病的权利为什么得到足够保障,不会出现儿科医生人手不足的问题?关键还是政府在这种公共医疗建设上有作为,能够通过高待遇,吸引到更多的社会人才投身医学。而我们,现在正缺少这一种长远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