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更加民主、透明,是消除公众疑虑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应松年说。

  他同时指出,“公开透明也不是万能的,公众情绪并非完全理性。如果在讨论过程中,有专家提出某指标有害,但是经过大量的论证、调研证明其实是无妨的,最后标准采用了相对科学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整个过程都透明了,公众有可能还是会有所质疑:为什么不采用那个专家的意见,为什么不采取更严格的标准?”

  应松年强调,本行业的专家是懂行的,整个定标过程至少应该对专家全透明。他们信服了,就不会产生反对的意见领袖,这样新标准执行将更加顺利。如果决策和专家的意见有大分歧,应该重新召开论证会,避免“暗箱操作”之嫌。 (据人民日报)

  针对有关企业绑架乳品国家标准的质疑,伊利昨天发布声明表态否定。

  伊利表示,国家近两年一直在规范食品行业(尤其是乳业)标准,旨在配合国家食品安全法的出台,最终推动食品业(乳业)的规范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配合国家开展一些基础的技术性工作,是应尽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