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日常检验中寻找科研灵感

2021.4.28

    检验科或临床实验室因有大量的检验仪器设备和患者临床标本等资源优势,应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研基地。但究竟要进行什么样的科研,检验科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有一些教学医院的检验科在从事一些纯基础方面的研究,与实验室本身每天所从事的工作无任何关系。这或许是实验室人员觉得临床检验没什么科研好搞,或觉得临床检验科研不值得一做、想做高层次研究的原因。其实,日常的检验工作就是一个科研宝矿,蕴含了许多有价值的科研灵感。  

  首先,我们来看看检验科的日常工作是什么?它是应用一种成熟的技术、成熟的方法检测临床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以及其他体液或组织细胞中与特定疾病有关的物质,其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得到一个准确可靠的结果。我个人认为,检验科的科研应该紧紧围绕如何保证日常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来进行,并针对日常检验中发现的问题设计相应的研究课题。  

 比如,当我们计划开展一个新的检验项目时,就有一个最重要的研究内容,那就是什么样的标本最合适,要研究怎样采集标本,并采集什么样的标本,以及什么情况下采集的标本是最适宜的标本,并且,还要弄清楚临床常用的药物和标本的何种非正常状态会对相应的测定造成干扰。此外,就是如何正确的运送、保存和处理标本,从而在标本这一个重要环节上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研究应该是试剂厂家的事,在试剂应用前就应该弄清楚,但实际并非如此,有许多仍需要我们检验科进一步明确。 

  说到伟大的科学发现,乃至获得诺贝尔奖,是每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梦寐以求的。那么,日常的检验工作能给你这样的机会吗?回答是肯定的。因发现乙型肝炎病毒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Blum-berg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63年,他在美国纽约给一位澳大利亚血统患者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分析时,发现一条细细的有点模糊的异常条带,这条不太清晰的条带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进一步的大量细致研究,证明这条异常带就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又称“ 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不过,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有认真细致具有追求精神的人,才会由那样一条不经意的条带走向科学荣誉的最高殿堂。  

  当然,从日常检验工作中找到能得诺贝尔奖的科研灵感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值得研究的东西则着实不少,尤其是出现异常结果的时候。如在乙肝“两对半”的测定中,经常发现抗原和抗体同时存在的现象,有的说,是由于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正处于抗原向抗体的转变过程中;有的说,是由于机体感染了不同的病毒亚型的原因;有的说,是检测有问题。但在特定实验室所遇到的特定的标本,到底是因为什么,可以仔细加以研究,从而明确原因。  

  又如,众所周知,采用一步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抗原时,当抗原浓度很高时,有可能会出现“带”现象,表现为测定结果为很低或测不出来。那么,在抗体的一步双抗原夹心测定有这个问题吗?有同道发现,抗HIV抗体的测定中就有这种现象,这时,就可以进行深入研究了,看看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是因为包被抗原和标记抗原同一的问题,还是别的原因,有没有办法加以避免。研究清楚,不但对试剂厂家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同行在相应项目的临床检测中,如何避免错误报告也将有很大帮助。  

  还有就是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的变异常会造成患者体液中病原体蛋白抗原及其抗体的非正常变化,注意抓住这种“异常”,或许你可以发现一个新的有很大意义的变异,并就此而揭开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总而言之,尽管临床检验赋予广大检验技术人员的使命是准确及时的发出日常检验报告,但日常临床检验中所蕴含于各种“异常”或“ 正常”结果中的信息,或许可以打开一扇通往科学研究顶峰的大门。当然,也可能只是解决了临床检验中的一个有价值的小问题,但我认为,比之那种为科研而科研,或是简单重复国外的工作,或是沉溺于与己工作无任何关系的纯基础研究的科研要好得多。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