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细胞又双叒叕污染了,怎么解决?

2021.5.23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广大科研工作者一直饱受微生物污染的困扰,几乎所有科研单位的细胞房都曾经遭受过细菌、真菌、支原体、黑胶虫的污染,尤其是一些珍贵的细胞种子,一 旦招惹上这几个家伙,甚至面临“绝种”的危险。针对细胞培养当中面临的蕞普遍的问题,作为科研工作者的我们必须清楚认识这些微生物,并通过技术手段判断细胞遭受了哪种污染, 准确的对症下药,才能为我们的细胞保驾护航。

1 细菌污染

1.1 细菌污染的鉴别

细菌污染是细胞培养当中最常出现的污染类型,枪头不小心碰到瓶壁、手不小心从培养瓶口处穿过、培养基倒入培养瓶等等,不经意的一个小动作,都可能会造成细菌污染,以致于实验前功尽弃。 细菌污染在没有爆发或培养体系中含有双抗时,细菌污染较容易被科研工作者忽视,黑点在显微镜下一穿而过,小黑点因为数量少且移动迅速而不易发现。随着细菌在培养体系中的增多或者体系中撤掉双抗以后,细菌可以从镜下明显识别,会呈现黑色条状、棒状、球状, 培养基的外观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培养基变浑浊,有细沙状沉淀,有时会伴有臭味。

1.2 细菌污染的解决方式

一般的细胞培养体系中,普遍采用双抗或者三抗进行细菌的预防,但这两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只能预防,而不能拯救已经细菌污染的细胞。另外,很多科研工作者从事原代的细胞分离和培养工作,在从动物身上取材并分离培养的过程中,极易造成细菌污染,如果只是加入双抗或三抗进行冲洗组织,细菌污染无法避免,造成了珍贵动物组织的浪费。

使用细胞污染高效清除剂

iCell 细胞污染高效清除剂,不仅兼具双抗或三抗预防细菌的功效,还可以清除支原体污染,有效消除真菌和细菌的污染,只需 1-3 天就可显着抑制支原体、真菌、细菌的增殖, 本产品经过了上百种细胞的测试和长期的实验验证,wan美兼具高效和广谱清除细胞污染物的能力,对细胞生长几乎无影响,大程度上挽救您的细胞。

2.真菌污染

2.1 真菌污染的鉴别

实验室污染的真菌一般为三类:念珠菌、酵母菌、霉菌,细胞污染真菌通常不易察觉,只有霉菌会逐渐出现细丝团状漂浮物,较容易从外观发觉污染,其他真菌污染不像细菌污染培养基会浑浊,污染后培养液清澈透亮,与未污染的细胞从外观上看无明显变化。

在显微镜下比较容易判断污染类型,念珠菌呈卵圆状,在细胞周边生长,酵母菌出芽生殖时有明显的一大一小连体结构,霉菌可观察到菌体,菌丝呈丝状、管状、树枝状。

2.2 真菌污染的解决方式

真菌污染由于不容易通过培养基的变化来判断,一般发现时就是已经爆发了,镜下会出现明显团状或黑色丝状污染物,细胞状态明显变差,很难救活。传统的预防真菌污染的方式为培养体系中加入三抗,但是一旦发生真菌污染,三抗对于明显的真菌污染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建议如果是还留存种子的细胞就立刻扔掉,彻底消毒灭菌细胞房和 CO2 培养箱,扔掉可能被污染的培养基,对用过的实验器材进行灭菌。

使用真菌清除剂

真菌清除剂用于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真菌(包括酵母)污染,还可用于消除细胞培养物中的真菌(含酵母)污染。疗效远超真菌抗生素两性霉素 B,对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真菌污染,如白色念珠菌、曲霉、酵母有很好的疗效。

真菌清除试剂经过了上百种细胞的测试和长期的实验验证,只需 1-3 天就可以抑制真菌增长。对细胞基本无害,具有高效、特异性杀灭的特点,大程度上挽救珍贵的细胞,减少真菌污染带来的损失。

3 黑胶虫污染

3.1 黑胶虫污染的鉴别

“黑胶虫”是一种常见的细胞污染物,与细胞共生,随细胞传代而传代。“黑胶虫”与细胞竞争性生长,对细胞生长不利,严重时导致细胞死亡。目前很多细胞存在被“黑胶虫”污染的现象,对细胞培养及其后续实验造成了极大地影响。

“黑胶虫”污染的细胞常见的特性有以下几点:

(1)培养基不浑浊,但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细胞周围和培养液中有很多“小黑点”, 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小黑点”逐渐增多,更换培养液或洗涤细胞不能将其去除;

(2)“黑胶虫”污染的细胞,营养消耗快,需要频繁更换培养液;

(3)“黑胶虫”污染的细胞生长缓慢,细胞状态差,空泡化严重,甚至还可能导致细胞形态的改变。

3.2 黑胶虫污染的解决方式

对于黑胶虫污染的细胞,最为快速有效的处理方式就是采用黑胶虫清除剂对黑胶虫进行清除,同时确保培养体系中的血清必须为无黑胶虫和原虫污染的优质血清。

使用黑胶虫清除剂

黑胶虫清除试剂用于清除细胞培养过程中产生的“黑点”,只需 1-3 天就可以显着抑制“黑点”生长,一周左右即可清除“黑点”。

本产品经过了上百种细胞的测试和长期的实验验证,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具有高效、特异性杀灭的特点,可显着清除黑胶虫污染,大程度上挽救珍贵的细胞。

4 支原体污染

4.1 支原体污染的鉴别

支原体直径约为 0.1-0.3 μm,具有变形能力,可透过常见过滤膜(0.22-0.45 μm),因此常规的无菌过滤方法不能将其去除,常用的抗生素也对支原体无效。

支原体污染是细胞培养领域的一个世界性问题,世界各国细胞系支原体污染的平均比例为 30-60%。支原体可通过细胞之间交叉污染,操作人员的口腔、皮肤造成污染,或者血清等添加物而带入污染。

支原体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一般不会引起培养物混浊,因此细胞被支原体污染一般难以察觉。

支原体会消耗必须氨基酸,影响细胞生长速率,促进代谢物积累,改变细胞形态,影响 DNA、RNA 以及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胞因子表达,改变被污染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诱导染色体畸变。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