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何以助力生物技术产业快步走

2009.9.07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基因工程、生物制药、克隆技术等方面都有世界领先技术。但是我国的生物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产业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仅就我国的生物制药技术而言,虽然有生物制药企业271家,但有生产能力的仅60家,生产的品种仅21种,2000年的产值仅为30亿元,而且产品多为仿制,缺乏独立知识产权。在生物技术方面,就整体水平而言,我们要落后美国、日本10年左右。所以我们必须在21世纪的前10年,大力发展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使我国的生物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让新兴的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目前,我国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需要认真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一、基础薄弱、急功近利、缺乏战略措施。我国生物技术的主要基础是几十年来对国外先进技术的跟踪和模仿,缺乏系统性、独创性的基础工作。而创新需要基础,需要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和积累。目前,有的研究项目只追求短期应用,有的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只能在低水平上重复,科研成果的质量徘徊不前,进展不大,成果不显。

  二、科研计划各行其是,缺乏协调配合。目前我国涉及生物技术项目的国家科技计划有“863”、攻关、攀登、重大科学工程、基础研究、转基因植物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等七项。各部门和地方自己设置的各种科研资助也有一定的规模。但在项目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上下计划不够衔接、互相不够配合、平行发展等问题,造成低水平重复和资源浪费。而各计划自身也因力量有限,没有其他配合,难以把事做大、做高、做成。

  三、科研力量比较分散,缺乏一盘棋的思想。我国生物技术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中科院、教育部、卫生部、农业部等几个部门,其机构和学科设置基本上按传统的结构进行。这几年虽有一些改革和调整,但基本模式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使新兴的生物技术安家无门,只好分散在传统的各学科之中。课题研究如“散兵游勇”,形不成气候,更出不了大的成果。所以应当打破这种体制,建立高效、有力、精干的生物技术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尽早搭设国家级生物技术平台。

  笔者认为,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我们必须从战略上、全局上去重视和支持发展生物技术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

  首先,应该加大对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带的开发力度。21世纪,我国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应该定位在努力提高生物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增强我国生物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带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成为国防建设的支柱领域之一。

  其次,精心策划,合理布局,建立生物技术创新体系。建议成立国家生物技术创新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建立布局合理、配置完善、分工明确、高效运转的生物创新体系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应尽早组建国家生物技术中心。该中心应包括生物信息分析、基因测序、基因功能鉴定、转基因技术、生物安全研究评价、动物克隆等,在有条件、有研究特色的地方组建协作网,承担特殊的、专一性强的任务,作为动态和不固定的作战成员,构成我国生物技术有中心、有外围、有点有网的战略布局。

  再有,选定战略重点,限期攻克。国家应先定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作为攻关课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制药业的关系;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和鉴定;动物克隆与组织器官工程;基因芯片等,从而获得惊人的成果。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