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俯冲带深部碳循环研究获进展

2023.10.29

日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良团队在俯冲带深部碳循环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旗舰期刊《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固体地球》。该研究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并结合热力学数值模拟,明确了俯冲带水对碳酸岩熔体出现的重要影响及其稳定存在的温压范围,揭示了俯冲带弧下深度含水碳酸岩熔体是迁移碳的重要介质。 

俯冲带是地表和深部碳交换的重要纽带,板块俯冲将部分碳带入地幔深处,也使部分碳以熔体或流体形式返回浅部系统。国际上深部碳循环研究起步较晚,其中俯冲板片脱碳形式和比例,是目前国际上俯冲碳循环研究程度不足的领域。

此前,相关研究总结出俯冲带四种主要脱碳形式:变质脱碳、流体溶解脱碳、底辟作用和熔融作用脱碳。其中,板片熔融脱碳被普遍认为仅发生于极热的俯冲带,而不会出现在中等或冷俯冲带。

张国良团队前期研究已经发现水可以降低含碳沉积物的固相线。蛇绿碳酸岩既富水也富碳,可以赋存于俯冲板块内部和地幔楔底部,可能在俯冲带水/碳循环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与沉积物和蚀变洋壳碳酸盐俯冲循环相比,蛇绿碳酸岩引起的挥发分循环机制尚有诸多未知。 

为了研究蛇绿碳酸岩俯冲引起的水和碳循环机制,张国良研究团队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厘定了蛇绿碳酸岩在2.5-6 GPa下的相平衡关系。结果显示,蛇绿碳酸岩固相线温度可以低至~800℃且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固相线以上生成含水碳酸岩熔体;蛇绿碳酸岩完全脱水温度要比固相线温度至少低100℃,这意味着变质蛇绿碳酸岩熔融需要外来流体加入。结合俯冲板片的热结构和蛇纹岩脱水条件,位于地幔楔底部的蛇绿碳酸岩被板片拖拽到深部过程中,会先脱水形成无水变质蛇绿碳酸岩,变质蛇绿碳酸岩到达弧下深度后会与板片来源的流体相互作用,在热、中等甚至冷俯冲带都会发生水促熔融并生成含水碳酸岩熔体;俯冲板块携带的蛇绿碳酸岩仅脱流体,这种流体富水、含二氧化碳极低,意味着俯冲板块蛇绿岩携带的碳大部分会俯冲进入更深的地幔。 

地幔楔底部的变质蛇绿碳酸岩与板片来源的流体相互作用发生水促熔融,俯冲板块蛇绿碳酸岩仅发生脱挥发分生成富水、贫二氧化碳流体。      

该研究创新性在于将俯冲带脱碳与板片脱水过程相互结合起来研究,明确了俯冲带水与碳相互作用的重要性,揭示了含水碳酸岩熔体是弧下深度搬运碳的主要介质。该项成果对探讨俯冲带深部碳循环过程和脱碳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9/2023JB026681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