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从制度上打破“民参军”瓶颈

2017.9.06

  我国目前已有超过8万多家高新技术民企,产值超亿元的有1500多家,并且部分企业在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均达到或超过了军工标准,但能够参与军工装备科研生产的还不足1%。

  科技军民融合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改革强军战略的交汇点。

  日前,科技部与军委科技委联合发布《“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路线图”,《规划》呈现哪些亮点?“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融什么”“怎么融”?围绕上述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参与《规划》制定的相关人士。

  首个科技领域军民融合专项规划

  “科技领域是军民融合最活跃、最重要的领域,也是融合需要最迫切和效益最突出的领域。”科技部副部长黄卫日前在发布会上指出,加速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对于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具有举足轻重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规划》应运而生,成为首个科技领域军民融合专项规划。军委科技委副主任辛毅介绍,《规划》是首个由军地科技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发布和实施的科技军民融合专项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实现了跨军地、跨部门的工作模式创新。《规划》对“十三五”期间推进科技军民融合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

  《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的关键阶段,科技军民融合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到2020年,基本形成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在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张晓原看来,提出建立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目标,更多地强调了科技领域军民融合工作中建立长效机制方面的要求。“此前也开展了大量的科技领域军民融合的相关工作,但是绝大部分是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主要依靠点对点、事对事的联系,当一件事情有需要了,大家便走到一起研究协商。这项任务完成了,那下一项任务是什么?并没有特别系统的考虑,也没有稳定的机制,相关部门的各项工作缺乏统筹协调。因此,建立科技领域军民融合工作的长效机制尤为重要。”张晓原表示。

  让科技“民参军”渠道更通畅

  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民口科技领域的优秀团队大量涌现,大型科研基地和重大基础设备不断得到加强提升,市场化资源不断增加投入力度,民口科技创新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突破和应用最新科技成果方面,已经成为我国创新高地。

  据媒体报道,我国目前已有超过8万多家高新技术民企,产值超亿元的有1500多家,并且部分企业在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众多领域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均达到或超过了军工标准,但能够参与军工装备科研生产的还不足1%。

  黄卫指出,破除“民参军”的瓶颈和障碍是当前科技军民融合的重要课题。按照“科技兴军”的要求,吸收民口科技重大成果和优势资源,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军民融合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

  对于“民参军”的瓶颈和障碍,参与《规划》调研起草的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主任王瑞军有着深入的了解。他指出,军民科技需求和供给信息共享程度不够是最主要的障碍,国防科研领域大多需求信息向国防科技系统内有关单位定向发布。“目前公开发布的信息有所增加,但具体的技术细节和参数要求仍不明确,技术信息发布仍待完善”。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