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实力强劲!这所高校是“双一流”遗珠!

2022.1.10

2021年,南京工业大学可以说是大放异彩。

相继发布了四篇Nature和Science正刊论文,且多篇第一作者为校内研究生。放眼国内诸多“双一流”高校,南京工业大学2021年的NS正刊发文数量,已经远远超过985高校的平均水平。

眼下,新一轮“双一流”评选结果呼之欲出,作为最强“双非”之一的南京工业大学,摩拳擦掌,信心十足。

▎南京工业大学,实力强劲

历史悠久、系出名门。

追根源渊,南京工业大学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同根同源,都源自当时全国,乃至全亚洲体量最庞大的高等院校,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永远也绕不开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2002年,恰逢原国立中央大学建校百年,江苏省政府特意向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九所高校各赠送了一枚“百年九鼎”。

如今,这些高校早已成为当今江苏高等教育的中流砥柱。

百廿求索传薪火,芳华待灼启新篇。

近五年来,南京工业大学的国际排名逐年上升。在2022年的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上,南工大取得了国际排名第624名(国内高校排名第59名)的好成绩,超过一众985、211高校。

1958年,南京工业大学从南京工学院化工系抽身而出,独立门户。

以工科见长的南工大,在教育部主持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竞争激烈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A类学科,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并列;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入选B+学科,南工大共斩获5个B类学科。

百年高校,厚积薄发。

在2021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南工大共8人次入选,位居国内高校第26位。在科睿唯安最新ESI数据结果中,南工大材料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至此,南工大共有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5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和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前1‰

▎百年南工,人杰地灵

深厚的学科实力,培养出最杰出的人才。

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出炉,南京工业大学表现惊艳。南京工业大学是增选院士校友最多的地方院校,本硕博层次共计4人次,位居全国地方高校第一

其中,工程院院士黄殿中就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无机化工专业,工程院院士应汉杰本硕博均就读于南京工业大学,可以说是南工大“土生土长”的本土院士。

中国化工教育一代宗师时钧院士、提出了“碱集料反应”的混凝土材料研究领域巨擘唐明述院士、 “顶天立地”做研究的欧阳平凯院士,“用创新回馈祖国和人民”的徐南平院士……越来越多的南工大教师和校友相继走入院士名人堂。

南工精神的典范、中国化工高等教育的一代宗师时钧院士,在1938年放弃了国外大学执教机会,毅然回国坚守化工教育事业。在南工大的执教期间,他先后培养了近20位两院院士。

科研报国、笃志创新,一代代南工人从这里走出,成为学界、政界和商界的中流砥柱。

办学百廿春秋,南工大构建起一方理想且纯粹的学术平台,为培养顶尖人才提供肥沃的土壤。

现在的南京工业大学,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国家级人才132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3个,省部级重点高层次人才139人次,省部级重点高层次团队35个。

近三年,更是有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受聘南工兼职教授,200余名来自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名校和国际重点实验室的世界一流学者加盟南工。

名师荟萃,俊才云集。南工大的师资力量,位居全国省属高校榜首。

▎不输985

“2011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

南京工业大学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14所一流大学一起,成功跻身首批“2011计划”高校之列,用实力赢得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开启探索“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新征程。

同时,南工大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国字号”科研平台的省属高校。

没有“985”、“211”高校的头衔,但南工的成绩却可在全国科技成果排行榜上跃居前20;拥有的杰青、优青数量放眼全国也能跻身“双一流”中位;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国际平台建设竟然也排在前20名。

百年南工,风华正茂。在新一轮“双一流”评选结果揭晓之时,南京工业大学能否迎来好消息?我们拭目以待!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