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遇见科学,遇见青藏高原

2023.5.15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640.shtm

走进找不到北的古地磁小屋、破解青藏高原“岩石密码”、穿越跨越百万年的化石长廊......5月14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简称青藏高原所)公众科学开放日在北京、拉萨和青藏高原所的野外台站同时拉开序幕。

“通过古地磁如何揭示青藏高原的历史?”在北京本部,小朋友们走进“消了磁”的实验室里后,看到摆放着整整齐齐地岩石块并认真地提问。在这个房间里,指示方向的罗盘也变得“无用”了。

志愿者解释道,古地磁学是研究大陆漂移和板块演化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磁性岩石中也深谙青藏高原历史过程的重要证据。

从找不到北的古地磁小屋的出来后,来到了化石长廊,这里陈列着植物、动物和岩石化石标本,认识百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遗迹。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朱海峰带着各种各样的树木年轮标本等待着大家,他讲述道,年轮会记录时间,还可以记录环境变化的信息,从一圈圈年轮中还可以看出冰川的兴替。

比树木年轮更能讲述冰川历史的,就是冰芯。走进零下23摄氏度的冰芯库,那里暗藏“无字天书”,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沙漠演化、植被演替、生物活动等都可以在冰芯中得以窥见。

见识到了一个个真实的历史证据,要想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过程,可以走进第三极科普讲堂聆听“硬核知识”,丁林院士讲解《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其环境效应》、邬光剑研究员述说自己如何成为《丈量冰川的人》、郭学军正高级工程师解读《青藏高原数据银行》、丁金枝研究员解码《地球的“冰箱”—多年冻土》,以及张旭研究员和研究生李思其现场讲述《冰山的奇幻漂流》。

如果想进一步增加对青藏高原研究的体验感,珠穆朗玛峰地质素描课、亚洲水塔热力环流模拟实验课和树木年轮实验课三节科学实验课一定不能错过。

5月15日-16日,在拉萨,青藏高原所邀请西藏当地中学师生参观实验室、冰芯库,介绍第二次青藏科考展厅,以及参加科普报告,在藏东南站、纳木错站、珠峰站、那曲站、慕士塔格站等野外台站也将邀请当地的小学生进站参观,墨脱中心将走进墨脱县中学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在水源涵养、水文调节、固碳与气候调节、科学教育与文化服务等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广域甚至全球性意义。通过公众科学开放日活动,公众系统了解了在青藏高原开展科研活动的内容和意义,不仅开阔了视野,还提升了科学素养。

走进找不到北的古地磁小屋(韩扬眉/摄)

化石长廊(韩扬眉/摄)

朱海峰研究员讲述树木年轮(韩扬眉/摄)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