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Nature:中国政府将拉黑一批学术杂志

2018.6.12

  当地时间6月8日,著名的《Nature》杂志在其官网首页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

“中国推行全面改革打击学术不端”

  Nature说了些什么?

  这条新闻说,中国政府在5月30日颁发了一个相当强力的打击学术不端的文件。

  关于这份“强力”文件,Nature主要介绍了三大要点——

  1 科技部将掌管学术造假的调查和处罚权

  文章介绍,过去,中国的学术造假调查和处罚完全仰赖发生学术造假的机构自身,在新的文件中,这种又当裁判又打假球的形态将成为历史,学术造假将由科技部统一负责调查和处罚。

  2 将建立杂志“黑名单”

  杂志“黑名单”虽然并非首创,但是这是首个将被政府创建和执行的杂志“黑名单”。该“黑名单”当中将列入那些“灌水”杂志,即那些“给了钱就发文”,所刊发文章质量低下的期刊。文件指出,这份黑名单不止针对国内杂志,也将包含国外期刊。

  如果研究者在黑名单杂志上刊发文章,将收到警告。而黑名单杂志上的文章将会被视为“无效文章”,这些文章无法用于评职称、申请经费或者申请职位。

  3 终身追责制

  Nature介绍,此次改革,学术不端行为会被记入征信系统。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责任人,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可采取“追回科研项目经费”、“撤销获得的奖励”、“追回奖金”、“依法开除学籍,撤销学位、教师资格,收回医师执业证书等”、“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终身禁止在政府举办的学校、医院、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数据库”等严厉的处罚。此外,包庇学术不端行为人的机构,也将受到相应的惩罚,包括撤回科研经费等。

  ……看起来真的很严格哦。

  这是啥文件?

  其实,Nature这条新闻介绍的文件,就是下面这个——

图片.png

  除了被Nature提出的这三大要点,文件中还指出,在必要的情况下,警方、检察院等都将参与打击学术造假,同时,也要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在打击学术造假的同时,改变过去对学术论文定量要求的状况,“激励创新,宽容失败”。

  外国学者的好评

  虽然正式的改革措施还没施行,但一些外国专家对这份计划很是看好。

  RMIT大学科学诚信项目领导人Paul Taylor在接受Nature采访时表示,开出杂志黑名单,让大家知道在“坏”杂志上发表文章不能获得好处,是一种强烈而有效的信号。他认为这个“黑名单”的点子非常好,实用。

  “但是,”Taylor指出,“科技部在列黑名单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挑战——不是所有的杂志都‘烂’得很明显的,有些很好识别,有一些就没那么容易了。”

图片.png

RMIT校园一景

  密歇根大学科学诚信项目的研究者Nicholas Steneck则给处罚机构和杂志点了赞。他向Nature表示,在学术不端行为中,出台处罚机构和处罚杂志的措施是非常独特的。尤其是处罚杂志这一点,很可能会成为其他国家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中国学者的差评

  虽然说老外们在Nature上给点了赞,但是中国学者却并不看好。

  5月31日,方舟子便针对这份文件发声——

图片.png

  的确,韩春雨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线里是因为论文撤稿,此后记者在追踪采访中发现,不仅他没有受到论文撤稿的影响,该论文的一作、三作、四作也依然该干嘛干嘛,没被追究责任,还获得了高校的聘用。

  澎湃新闻对韩春雨事件的报道——

图片.png

  这份文件新颖的措施也许能获得国外学者的好评,但是对熟悉中国学术环境的人来说,也许它需要一个“徙木立信”式引起轰动的展示案例,来昭示自己的有效性。

  一方面是部分中国学者对这份文件嗤之以鼻,认为其“不会产生效果”;另一方面,有些中国学者在担心它“太过严苛”。

  复旦大学一名科学政策研究者指出,处罚太过严厉,恐怕会引起抵制。

  同时,她认为由于现在人人都能上网揭发打假,也会出现“冤假错案”,有些学者可能会被“错误的举报”,面对这样的情况,科技部应该出台政策保护这些被冤枉的学者,当然,对举报者也应出台保护措施。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