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食品、商品检测成本并不低,这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了困扰。庄振东介绍说,在监管食品、商品质量监管部门中,工商局是唯一一个自己没有检测机构或实验室的部门,只能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测,每次都要提供检测费,像瘦肉精就有16种,广州目前能够检测出12种,每种的检测费就为300多元,所以检测一块猪肉就要花费3600多元,工商局也力不从心。另外,购样费也不菲,检测一种商品并不是买1份样品就可以的,比如,检测1种奶粉就要买6份样品;由于购买不起样本,在上次炒得火热的“达芬奇家具”事件中,广州工商局也无法对那些家具进行检测,因此平时检测的对象也多为手机电池、充电器等小件商品。

  对此,杨锦链建议,工商局可以和有关部门联合设立实验室,节约成本。

  欧阳知表示,广州的公共实验室建设过于滞后。同时,他呼吁,广州应该设立公共检测平台,供所有部门使用,有效利用公共资源。

  然而,目前的食品、商品质量检测还只是事后的监督。杨锦链指出,事后监督固然重要,同时也应加强事前监督。由于广州太大,单靠人力很难全部覆盖。因此他建议,可以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形成信息化监督手段,做好这一块的监督,这样的监督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欧阳知也指出,对产品的监管要贯穿产品的整个周期,末端检测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