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配体触发的变构ADP释放引发植物NLR/植物NLR复合物的重构

2019.9.12

植物也有一系列防御机制,如抗性基因(R基因)介导的疾病抗性。R蛋白在病原体感染后被激活介导效应子触发的免疫(ETI)并导致局部程序性细胞死亡,称为过敏反应(HR)(见下图)。根据结构域组成,R基因至少可被分为五组。其中,含有核苷酸结合位点(NBS)和C末端富含亮氨酸的重复结构域(LRR)的NBS-LRR家族是最大的。图. NLR-效应子识别模式导致效应子触发的免疫(ETI)

早在2015年,来自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的周俭民课题组Cell Host & Microbe杂志上发表题为“The Decoy Substrate of a Pathogen Effector and aPseudokinase Specify Pathogen-Induced ModifiedSelf Recognition and Immunity in Pla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激酶PBL2能被来自Xanthomonas 的效应蛋白AvrAC尿甘化后触发免疫。因此,PBL2是充当诱饵并用来检测AvrAC。同时AvrAC的识别还需要ZRK家族的RKS1假激酶和NOD样受体ZAR1。此外,ZAR1与RKS1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当PBL2被AvrAC尿苷酰化时,其特异性地被募集,触发ZAR1介导的免疫(如下图)。图. AvrAC被识别和起始ETI免疫的模型

然而,上述研究中,仍然具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PBL2如何激活ZAR1-RKS1复合体的机制不太清楚,同时NLR的ADP-和ATP-结合形式分别对应于“关闭”和“开启”状态,但是ADP如何从NLR释放以与ATP交换的机制仍然难以捉摸。此外,植物NLR在活化后如何寡聚化成大蛋白复合物仍然是未知的 。


在第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在共同表达了ZAR1与RKS1,并解析了其复合体在ADP结合状态下的冷冻电镜结构。这一代表ZAR1处于“静息状态”的结构表明,RKS1的异二聚体只与ZAR1的富亮氨酸重复(LRR)结构域进行结合,而对这种结合起到关键作用的氨基酸在同一家族中趋于保守。

随后,研究人员们在这个复合体中引入了单尿苷酰修饰(mono-uridylylated)的PBL2,并发现它与RKS1的结合会造成构象的显著变化,将ADP排出ATP结合位点。在没有ATP存在的情况下,这一复合体能处于激活的过渡状态。因此,该研揭示了ZAR1-RKS1识别PBL2UMP和PBL2UMP激活ZAR1的机制。

在第二项研究中,研究者又往ZAR1-RKS1-PBL2(有单尿苷酰修饰)的复合体中添加了dATP,并获取了冷冻电镜结构。有趣的是,在dATP的作用下,这一复合体会进一步形成五聚体。研究人员们发现,这种五聚体的氨基端会微微翘起,形成一个漏斗状的结构。他们猜测,这一结构可能会在细胞膜上制造孔洞,协助ZAR1行使其功能。当然,这一猜想还有待进一步的证实。因此,该研究证明了植物中的NLR在免疫激活过程中类似动物中的NLR进行多聚化。

综上所述,这两项研究成功地组装了ZAR1-RKS1-PBL2UMP复合物(抗病小体),阐明了抗病蛋白从静息状态经过中间状态最终形成抗病小体的生化过程,揭示了抗病小体的工作机制。抗病小体具有重新调动防御系统的能力,并在植物细胞膜上发出自杀指令,让受到感染的植物细胞与细菌同归于尽,从而保护其它健康细胞。该项工作填补了人们25年来对抗病蛋白认知的空白,为研究其它抗病蛋白提供了范本。研究还发现,植物抗病小体的组装方式、结构与功能,与动物免疫中的炎症小体有着惊人的相似,展现了在不同生命形式中,进化对免疫形成的力量。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