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水生生物保护论坛上,院士专家共话长江十年禁渔

2023.10.29

  “科技赋能水生万物。”10月22日,2023长江水生生物保护论坛在武汉举行。与会专家从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水生态保护与发展、长江十年禁渔等多方面展开交流与研讨,为持续做好长江十年禁渔工作贡献智慧。

  长江“十年禁渔”首倡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通过视频发出倡议:长江大保护工作是长期的,大众的,希望全民参与长江水生生物保护,让母亲河长江休养生息。

  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系统阐释了中国鱼类养殖发展史以及鱼类养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阐述在长江十年禁渔背景下,以中国智慧推动渔业转型的重要性。他指出,长江十年禁渔,一不会影响我国渔业的发展,二不会影响百姓生活对水产品的需求,却能让长江休养生息,渔业种质资源得以恢复,是保护渔业和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

  水生所所长缪炜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国家水生生物研究与保护的国家队,水生所在长江大保护方面成果瞩目:曹文宣院士首倡“长江十年禁渔”,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举措,成为国际大河流域鱼类资源保护的独特中国范例;赤水河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全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长江旗舰物种江豚种群恢复,尤其是迁地保护工作行之有效,实现了自然种群首次历史性止跌回升;研发并形成长江中下游岸线修复保护系统方案,为“美丽中国”“健康长江”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长江办主任马毅在致辞中表示,全面禁捕两年多来,长江办一手抓禁渔执法、一手抓退捕渔民安置保障,统筹推进水生生物保护各项措施落实。目前,禁捕秩序总体稳定、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措施基本到位,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他表示,十年禁渔是手段,最终目的还是保护水生生物,恢复长江生物多样性。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汇聚智慧,探索路径,从而更好地服务支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长江局副局长吴国平在致辞中指出,进入“十四五”,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长江干流水质连续三年保持II类。但水生态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仍旧突出,长江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仍任重道远。水生态保护工作涉及面广,必须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副院长关武祥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调作为“国家队”“国家人”,必须承担“国家事”“国家责”。以水生所等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在汉科研力量,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湖北科技厅副厅长杜耘表示,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近年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布局。在水生生物和淡水水产领域,先后推动建设淡水生态学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淡水渔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启动实施淡水水产绿色养殖技术科技重大专项,助力铺就了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丽画卷。

  水生所研究员王丁、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王青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水生所研究员刘焕章、长江局总工程师王英才、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潘迎捷等分别作了专题报告,从不同角度解读长江大保护,为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据悉,作为首届东湖论坛的系列平行论坛之一,此次论坛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承办。此外,水生生物博物馆作为此次论坛13家重点科技场馆代表,在论坛举办期间对公众开放参观,传播水生生物科普知识,展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成果。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