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过于杞人忧天?

  在为期3天的会议上,来自31个国家的80余位代表对生物技术的负面影响情有独钟。他们是否过于杞人忧天?

  会议的中方组织者、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国际合作处处长张蕾博士解释,各国代表如此重视科技发展趋势的安全性,不仅是由于任何技术都具有双重性,既可以造福社会,也可以被用来危害社会;特别是一些技术的发展并非总在人们意料和掌控之中。她告诉记者:“包括科学家在内,没有人能够确切知道新技术、新发现将带来什么。”

  她举例说,澳大利亚的鼠害较为猖獗。为了控制老鼠的繁殖能力,澳大利亚科学家曾试图制造一种避孕疫苗。在研究中,科学家将一种基因IL-4植入鼠痘病毒,却意外地提高了该病毒的致病性和致死力,即使接种过鼠痘疫苗的老鼠也难逃一劫。该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01年,引起了生物学界的广泛关注。虽然鼠痘病毒不会传染给人,但它与人类的天花病毒是近亲。这项技术可能为恐怖分子提供灵感,如果被其用来制造更加致命、能杀死疫苗接种者的新型天花病毒,该病毒将无疑成为一种新的大规模杀伤性生物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