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李劲松课题组Cell Research发表新成果

2015.11.18

  哺乳动物单倍体胚胎干细胞(haESC)具有与正常胚胎干细胞类似的特性,可以在体外无限增殖,也能生成多种类型的细胞。不过这些细胞只含有一套染色体,这种单倍体特性使它们成为了研究隐性基因功能的理想模型。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主要分为孤雌单倍体胚胎干细胞(PG-haESC)和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AG-haESC)。

  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注射到卵母细胞细胞质之后(这一过程被称为ICAHCI),可以生成健康的半克隆(SC)小鼠,不过效率只有大约2%。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李劲松课题组此前发现,在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中通过去除差异甲基化区域(DMR)抑制两个父本印记基因(H19和Gtl2)的表达,能帮助这些细胞有效生成SC小鼠,把效率提高到20%。

  李劲松课题组日前在这一领域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他们首次通过卵母细胞注射用孤雌单倍体胚胎干细胞(PG-haESC)有效生成了SC小鼠。这项研究发表在十一月十七日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

  研究显示,孤雌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基因表达谱与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非常相似。去除H19和Gtl2 DMR之后,孤雌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也能有效生成SC小鼠。这样可以避免建立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所需的核移植,省去一个比较困难的复杂程序。这项成果大大推动了单倍体干细胞技术的发展。

  作者简介

  李劲松 研究员,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 1993年7月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7月毕业于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8月至2007年7月在美国洛克菲勒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8月起任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2008年获“百人计划”项目支持,2012年获“杰出青年基金”支持。入选“2013年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