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血小板聚集仪的基本原理

2021.10.12

  血小板聚集仪通常由液路模块、样品处理模块、检测模块、计算机系统等组成。用于分析血液样本中血小板聚集率等相关功能参数。[1]常用的原理方法有:

  1. 比浊法:在特定的连续搅拌条件下,于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中加入诱导剂,由于血小板发生聚集,PRP的浊度及透光度就会发生相应变化。当血小板完全聚集后,透光度趋于恒定。光电探测器可以接收到血小板聚集反应过程中透光度连续变化的电信号,转化成血小板聚集曲线,根据曲线即可计算出血小板聚集的程度。

  2. 剪切诱导聚集法:采用旋转式椎板流体测定仪,通过圆锥的旋转产生剪切力,从而引起血小板聚集,引起PRP透光度的变化,其信号处理方式与比浊法类似,由仪器绘制成聚集曲线。

  3. 全血电阻抗法:可对全血或富含血小板血浆进行测定。该方法是在血小板聚集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对铂电极及诱导剂,血小板在诱导剂作用下会发生聚集反应,血小板聚集块可覆盖于铂电极表面引起电阻变化,经计算机处理绘制出血小板聚集曲线。

  4. 流式细胞术:体外以ADP活化全血或PRP使血小板聚集,再以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活化血小板,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在适当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被特殊染色细胞发射出一定量的荧光脉冲信号。探测器收集每个细胞的荧光信号和光散射进行分析。以单个血小板数量的减少衡量血小板聚集率的大小。

  5. 黏弹性法:通过连续检测体外血液样本形成血凝块时的黏弹性,描记血凝块形成时的黏弹性变化曲线,通过分析曲线在各时相的变化率、变化幅度等参数,来评估和分析凝血因子活性、血小板活化功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