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创新药板块震荡反弹,泓博医药等涨幅靠前

2024.5.14

5月14日,创新药板块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迎来了一次明显的反弹。当天,泓博医药以20CM的涨停板领涨,海特生物紧随其后,涨幅超过10%,而药石科技、成都先导、药明康德、迪哲医药等公司也表现出色,涨幅居前。这一现象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投资者对于创新药板块的未来走势充满了期待。

创新药行业涵盖的细分领域众多,对此查理投资的李一丁对本刊表示:“DAC、ADC、抗体、蛋白质降解、RNA干扰以及异体细胞疗法等,都是未来国内炙手可热的研发方向。”从病种看,除肿瘤,减重、阿尔茨海默病、脱发以及特应性皮炎等也已成为创新药领域的热门病种。

泓博医药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和生产创新药物的公司,其产品涵盖了多个疾病领域。此次涨停的背后,一方面是公司近期的研发进展顺利,市场对其新产品的预期较高;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于创新药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市场对于创新药行业的前景越来越看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泓博医药的股价得到了提振。

海特生物作为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其产品主要涉及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近期,公司宣布了一项新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也是推动其股价上涨的重要原因。此外,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海特生物的业务规模也在逐步扩大,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药石科技、成都先导、药明康德、迪哲医药等公司同样在创新药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药石科技主要从事药物研发和技术服务,近期公司与多家国际知名药企达成合作,有望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成都先导则是一家专注于小分子药物研发的公司,其在多个疾病领域的研发项目取得了重要进展。药明康德作为全球领先的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地位稳固。迪哲医药则是一家新兴的创新药企业,凭借其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突破性研究,逐渐崭露头角。

image.png

图:全球创新药市场规模

创新药相关的政策和新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支持:为了鼓励创新药的研发和上市,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优化药品注册审评审批有关事宜的公告》,提出了优化药品注册审评审批流程、提高审评审批效率的措施。此外,国家还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对创新药研发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

  2. 医保准入:为了让更多患者能够用上创新药,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例如,国家医保局发布了《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将优先纳入具有明显临床价值、创新性强的药品。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提高创新药的市场渗透率,降低患者的用药负担。

  3. 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了加强国际间的创新药研发合作,中国政府与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例如,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与欧洲药品管理局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药品监管、临床试验等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此外,中国的创新药企业也积极走出国门,与国际知名药企展开合作,共同推动创新药的研发与应用。

  4. 创新药获批:近期,多款创新药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批准上市。例如,某公司研发的针对肿瘤免疫治疗的创新药物获得了新药证书和注册批件,这将为中国的肿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此外,还有一些针对罕见病、老年痴呆等领域的创新药也获得了批准,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

创新药行业的新气象:跨国巨头与本土企业的市场博弈

随着龙历新年的到来,中国的创新药行业呈现出两条引人注目,却又并不完全交叉的新闻。一是跨国医药巨头BMS将其PD-1领域的领先产品“O药”的广阔市场权益转让给了本土生物技术公司再鼎;二是百济神州宣布其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大卖13亿美元,成为国内首个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创新药。这两个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中国创新药市场的复杂性和本土企业的逐渐崛起。

在跨国巨头BMS在中国市场的PD-1领域尝试并未取得预期成功后,选择将市场权益转让给本土企业再鼎,这无疑证明了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与西方市场存在明显的差距。尽管如此,本土企业凭借其灵活的市场策略和有效的销售模式,成功实现了创新药的商业化,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就是一个例证。

然而,创新药的成功并非仅仅依赖于单一的因素。除了产品本身的创新性和临床效果外,还需要综合运营、销售和市场推广等多方面的努力。高瓴资本曾经凭借其“赛道式”投资策略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种投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相反,一些专注于特定领域的基金,如专门投资ADC(抗体偶联药物)的基金,可能会在特定细分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回报。

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市场的整体规模有限,无法支撑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其次,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支付端的限制也对行业带来了压力。因此,对于创新药企业而言,选择一个具有潜力的细分市场并坚持下去,可能是更为明智的策略。

总的来说,中国的创新药行业正在经历从野蛮生长到逐渐成熟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探索和适应市场的变化,寻找最佳的发展方向。无论如何,中国创新药行业的未来仍然充满机遇和挑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