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这所大学遥感团队为冬奥会气象影像配“老花镜”

2022.3.08

2022371731104404.jpg

 冬奥赛区地表温度实况监测产品(武汉大学供图)

为保障北京冬奥会和北京冬残奥会赛事运行,气象部门专门成立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气象保障服务特别工作组,三颗气象卫星(FY-4A、FY-4B和FY-3D)直接参与服务,与地面气象站密切关注赛场“风云”变化。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孙开敏团队长期从事国产卫星几何、辐射、信息提取方面的研究,针对我国风云气象卫星成像特点,研制影像质量提升及衍生产品制作方法,从2021年12月冬奥会准备阶段开始,每日向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经过技术处理的100米影像及定量产品,并配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兄弟单位开展冬奥、冬残奥场地及周边地区精细化积雪遥感监测、陆表温度反演分析等工作,助力实现气象研判提出的“百米级、分钟级”要求。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风云卫星总师胡秀清介绍,风云三号D星是国内新一代高分辨率气象卫星,具有250米和1000米空间分辨率,90%的全球观测数据都能从观测之时算起80分钟内传回国内,具有超好的性能和应用前景,是此次冬奥、冬残奥会气象保障的核心数据源之一。但是由于其影像分辨率的限制,不利于细节识别与精细化气象研判。

按照上级任务指示,孙开敏团队成员、助理研究员李文卓带领苗顺霞、周宁远等研究生经过前期分析论证,研发了一整套风云三号卫星影像质量提升方法和产品生产业务流程,能够自动完成全球任意区域风云卫星数据预处理、无云图合成、影像超分及定量产品制作等。

孙开敏对其中核心方法作出解释,“有时候,卫星成像分辨率不高,就相当于人的老花眼,看不清地面上的细节,而我们的方法就像给气象专家配了一副‘老花镜’,让原来的影像变得更清晰,细节更容易识别,更利于赛场环境研判,这也发挥了武汉大学遥感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该项成果获得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中国气象局高度评价,将推动风云三号卫星资料进入高频次、大幅宽、精细化遥感应用服务的新时代。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