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多地发文,推动编外医务人员入编

2024.3.12

编外医务人员,择优纳入编制管理

  近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了3条保障措施,其中“完善编制和人事制度”一条,让我们看到了编外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公立医院编制的更多可能

  对事业编制已满的部省属医院,可按程序申报使用省级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对符合条件的现有编制外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公开招聘择优聘用,纳入编制管理。加强县域医疗卫生人才一体化配备和管理。盘活用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量编制,空余编制主要用于招聘引进急需紧缺卫生专业人才和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编制周转池」就是说根据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和服务能力的建设需要,在事业编制总量内调剂一定规模事业编制,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供事业单位周转使用。

  举个例子:

  A医院有编制100名,实有医生90名,空编10名。

  B医院有编制100名,实有医生104名,聘用合同制医生4名。

  C医院有编制100名,实有医生106名,聘用合同制医生6名。

  这个时候,B医院和C医院都有超编。按照一般的规定来说,A医院的空编是归A医院所有,不能用在B和C医院。

  所以,机构编制部门就想了个办法,A医院既然用不完编制,我发个文把你10个编制收回来,建立一个周转池,B和C医院你们如果觉得你们聘用的医生能力素质可以,就可以申请用周转池里面的编制给超编的医生入编。

  但这个周转池并不是“从一而终”的,三年周转期一到,会重新核定各岗位编制需要,有用的留下来,没用的踢出去,使每个编制内的岗位都是有实用价值的,有效盘活了存量编制资源。

  「周转池」里的人算是正式在编人员吗?

  根据相关规定,使用周转池事业编制的人员,为医院正式在编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可见,周转池改变的不是“名分”,而是“状态”。能不能留下来,要看员工的表现。

  有人说,“在医院里,没编制就是‘下等人’。”此话虽然伤人,但在现实面前却不假。要知道,编外人员干的工作并不比在编的少,但发放补助补贴时没有份的情况却屡屡发生,还有的编外医务人员干了十几年,工资还不如刚入编的人员。

  所以不管是编外择优纳入编制管理,还是“周转池”制度,对于身在编外的医务人员来说,都是值得把握住的机会。而对于身在编内的医务人员来说,制度的更迭虽然还不会对“铁饭碗”有所动摇,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冲击的。

  多地发文促编外人员入编

  2023年6月1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州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在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方面,方案提出,探索事业编制内部挖潜、创新管理的有效方式。用足用好现有编制资源,按照“保基本医疗、保公共卫生、保学科引领”的原则,逐步消化现有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探索推动有条件的市属、区属公立医院实行员额制弹性编制管理。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统筹考虑编制内外人员待遇,力争实现同岗同绩同酬。

  《青海省2023年综合医改重点工作任务》要求落实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自主权,逐步消化现有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纳入编制管理。

  《运城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也提出贯彻落实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逐步消化现有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对符合条件的,可充分考虑其从医经历、业绩、贡献等,通过公开招聘等严格规范的程序择优聘用,纳入编制管理。

  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年薪制将进一步落实?

  除入编以外,薪酬方面的问题同样也是众多医务人员所关注的。

  《实施方案》在推进薪酬制度改革任务中提到:落细落实《江苏省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加快建立适应我省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鼓励对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实行年薪制,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工资、协议工资等多元化分配形式,所需薪酬不计入单位薪酬总量核定基数。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耗材、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

  年薪制起源于福建三明市,在那里,年薪基数不再区分医院等级,全部按医务人员职称核定基本年薪。据三明市人民政府公开的资料显示,基本年薪总额核定标准为:主任医师基本年薪30万元、副主任医师基本年薪25万元、主治医师基本年薪20万元、住院医师基本年薪15万元;技师、药师为同级别医师的80%;护师为同级别医师的70%;行政后勤人员为医师平均年薪的40%;村卫生院人员10万元。

  这样的年薪制度切断个人薪酬与科室收入之间的联系,主任也不再拥有分配奖金的权限。早在2021年,国家人社部财政部、卫健委、医保局、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之时,就明确了公立医院可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并要求合理确定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薪酬水平。

  诸如此类鼓励各地医院学习三明模式的文件近几年层出不穷,但真正实施这一制度的却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多。而在医务人员这一群体中,众多不同的声音也帮我们找到了出现这一情况的答案:

  ◇赞同者认为,年薪制会给自己工资一个保障,不失为一种「好制度」,这也是多数支持者的理由。

  ◇反对者则认为,一直以来都是多劳多得少老少得,如果施行年薪制,会不会变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的大锅饭模式?

  多地官宣,公立医院不“去编制化”了?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3年以来,全国有多地都提出了“逐步消化现有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纳入编制管理”。

  近年来一直都流传着“公立医院即将要取消编制”的小道消息,也经常有同行忧心忡忡地来和小编分享自己的担忧。

  但不管是上述地方的落实,还是国家的文件、回应之中,都并未展现出这一点:

  2021年3月,国家卫健委在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优化医疗卫生发展环境提高医护人员待遇的建议》进行回复时明确表示:“公立医院编制是稳定和吸引医务人员、保障公立医院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国家满足人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重要制度保证。公立医院编制资源必不可少,公立医院编制非但不能弱化,还需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

  2021年10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了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第18条明确提出,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探索事业编制内部挖潜、创新管理的有效方式。用足用好编制资源,按照“保基本医疗、保公共卫生、保学科引领”原则,逐步消化现有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对符合条件的,可充分考虑其从医经历、业绩、贡献等,通过公开招聘等严格规范的程序择优聘用,纳入编制管理。

  总得来说,在多年来公立医院改革的过程中,公立医院编制的“去留”问题虽然并未有非常明确的答案,但可以看出,“去编制化”并不算得上是公立医院编制改革的大趋势。

  同时,不管是编外参与公开招聘还是周转池制度,考核的标准都是“择优”,从中也不难看出各地也在致力于让编外专业技术人员有更多、更公平的机会入编。

  所以,小编也要呼吁各位编外的检验人一定不要放弃任何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在政策落地之时才能及时抓住机会。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