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生物质能源的发展高度重视,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007年颁布的《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2020)》提出目标,要求到2020年,生物质成型燃料年生产和利用量要达50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44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1000万吨;国家发改委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明确表示,将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纤维素燃料乙醇等列为鼓励类产业,予以重点支持。

  可再生资源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生物质成型燃料还在探索发展,原料的收集还有难度,产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

  “从目前来看,发展生物质能是替代化石能源、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措施。”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可再生资源处处长李景明表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将会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暖、解决环境问题、缓解能源危机的奇兵。

  “原料收储难度大,是制约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规模的关键因素之一。”河北天太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小亮分析说,一方面由于农作物机械化程度低,秸秆量多且较为分散,收集、装车、运输都需要人力才能完成;另一方面,由于秸秆随季节性产出,收购时间短,而储存周期长,不仅给收储运增加了难度,而且也提高了厂商的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