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然不能怪公众对《纲要》没有全面掌握,而是需要有关部门进行反思。早在制定规划纲要过程中,不少人士就指出,对《纲要》,教育行政部门官员关注多,有关教育学者、专家关注多,而一线的教师和学生却参与很少;社会公众虽然参与讨论的热情很高,但他们往往是对一些具体措施很感兴趣,比如中学是否文理分科之类,而对于系统的改革方案,却不甚了解。这除了要加强《纲要》的宣传、讲解之外,更需要建立让一线师生、公众参与改革推动、落实的机制。这不但可以提高师生、公众对《纲要》的关注度和了解程度,更是让《纲要》能落到实处的根本保障。

  而对《纲要》的落实,在社会中也存在这会不会变为“墙上规划”的担忧。原因是,《纲要》本身,明确了改革的目标,还缺乏明晰的改革路径。以高考改革而言,“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旨在打破一考定终身,减轻学生负担,可是,有的科目,究竟是哪些科目?这种多次考的成绩,究竟在高考录取中派怎样的用场?推行多次考后,集中录取制度会不会调整?等等,都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