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同济大学《Cell Research》解析病理性心脏肥大

2014.7.17

  2014年7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Tom70 serves as a molecular switch to determine pathological cardiac hypertrophy”,该研究指出, Tom70(线粒体外膜转运酶70)是决定病理性心脏肥大的一个分子开关。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Tom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本文通讯作者为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陈义汉,其199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得心血管内科学博士学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义汉博士长期从事心脏内科学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临床特长为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和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方向为基础和临床心脏病学。在医学基因组学和心脏病学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先后发表论文120多篇,标志性成果发表在Science、Am J Hum Genet、J Hum Genet、Exp Biol Med、Plos one、JCB、Nat Commun等国际知名期刊。

  心脏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最后阶段,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主要原因。慢性心脏衰竭的两个特征是心脏肥厚和存活心肌收缩力降低。作为心脏衰竭的先兆,心脏肥厚是心脏对长期压力(如慢性压力、体积超载或神经激素刺激)的一个非常刻板的响应。

  心脏肥厚一般可以分为生理性或病理性肥大。初始的肥大反应可用来维持心输出量。在初始阶段的补充后,如果肥厚性增长会导致心脏功能障碍,那么就被认为是病理性肥大。线粒体对于心肌应激反应极为重要。病理性心脏肥厚的研究已经报道了明显的线粒体异常,如线粒体蛋白质组的组成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然而,线粒体改变病理性心脏肥大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哺乳动物线粒体含有大约1000种不同的蛋白质。绝大多数的线粒体蛋白质是由核DNA编码,合成为细胞质中的前体蛋白,并导入线粒体中;只有约1% 的线粒体蛋白是由线粒体DNA编码。这些前体蛋白被动态地输入线粒体,对于线粒体功能(从细胞信号转导到细胞命运调控,到固有能量产生)的维持极其重要。

  所有线粒体前体蛋白,都通过一个普通进口输入:线粒体外膜复合体转运酶(Tom),其中包括一个中央通道(由Tom40、Tom5、Tom6和Tom7形成)和三个受体(Tom70、Tom20和Tom22)。精确靶定线粒体前体蛋白,就需要识别线粒体定位信号。Tom20和Tom70可识别前体蛋白质上的线粒体靶序列,将这些前体蛋白转移到Tom22和中央通道。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om 复合体的装配表现出明显的可塑性,以响应各种压力因素。这些研究表明,Tom复合体可能包含一个分子开关,可调整线粒体生物合成和生物能学,来满足压力情况下的代谢需求。因此,确定Tom复合体成分在病理性心肌肥大中是否被改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在体内和体外利用各种病理性心脏肥大模型,结合一种模式生物,表明Tom70起一个分子开关的作用,它通过整合肥厚性应力和线粒体反应,决定着病理性心脏肥厚的发展。Tom70缺陷心肌细胞的病理性增生,是通过线粒体成型蛋白(Opa1)缺陷输入相关的氧化应激而介导的。

  总之,Tom70通过Tom70-Opa1-ROS信号通路,严格控制着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发展。确定Tom70缺陷和心脏肥厚之间的关系,可为病理性心脏肥厚和心脏衰竭的预防,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靶标。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