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科学家发现了口吃的原因

2017.12.29

  仅粗略统计,每10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存在不能流利讲话的问题。虽然口吃是最常见的语言障碍,但是人们却始终不明白它的发生机理。

  约1%的成年人和5%的儿童都无法做到随心所欲的流利表达,尽管他们十分清楚自己想说什么,但一开口总喜欢重复脱口而出的第一个字,比如“开门”被说成“开-开-开-开-门”。

  大脑的什么变化引起了口吃?以往研究表明,口吃人群的两个大脑半球活动不怎么平衡,具体表现是额叶(frontal brain)左边活动不足,右边则过度活跃。然而,造成这种不平衡的机理尚不清楚。一种猜测是,左半球功能失调导致活跃度降低,进而引发了右半球的代偿效应;另一种猜测是,过度活跃的右半球抑制了左半球的活动。究竟哪一种猜测是导致口吃的真正原因呢?

  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人类认知与脑科学(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Human Cognitive and Brain Sciences)和哥廷根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Göttingen)的科学家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右半球脑区过度活跃是导致口吃的关键所在。

188126_201712291722411.jpg

  大脑右半球的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IFG)因为过度活跃,抑制了语言活动的规划和执行,从而打断了讲话的流畅程度。

  “当我们本应停止动作时,右额下回却依然活跃,”文章一作、Max Planck研究所的神经学家Nicole Neef说。“如果这个区域过度活跃,它就会阻碍其他参与动作起始和终止的脑区活动,其中特别受影响的是语言动作。”

  “右边负责语言动作计划,左边负责当下的语言动作,”Neef解释道。“如果间断地抑制这两个过程,人就没办法好好说话。”

  研究人员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了从童年开始受口吃困扰的成年人的脑部映射。在受试者假想(为确保语音不会干扰敏感的MRI信号)说话期间,研究人员追踪扫描位于受试者大脑的纤维束(fibre tract)。

  对比没有语言障碍的人,研究人员发现位于口吃人群右侧神经网络的纤维束信号更加强烈。“右额下回信号越强,口吃就越严重,”研究人员说。“通过前期工作,我们得知该纤维束对抑制动作微调信号起重要作用,该网络活跃强度与口吃严重程度之间的联系,意味着语言动作神经抑制可能是导致口吃的重要因素之一。”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