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徐迅雷:发展循环经济期待环境税尽快突破

2007.9.16
在8月底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循环经济法》草案首次提交审议。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环境税已经摆上议事日程,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已明确提出要研究建立环境税,在当前节能减排的严峻压力下,环境税在近期有所突破是可以预见的。”(《新京报》,9月10日)
 
循环经济秉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约束和激励是《循环经济法》的双重机制,比如,国家将对消耗高、污染重、效率低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强制淘汰,而符合属于鼓励类的工艺、产品和项目,可通过自愿申请的方式取得认证,获得优惠政策扶持。而环境税是对循环经济的一种税制保障,通过它就能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
 
环境污染是沉重的经济成本,更是严重的社会成本。任何国家,其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以牺牲资源、环境和福利而获得的发展,早已被证明是一条“不归路”。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环境污染治理,不是一般的等待制度创新,而是亟待制度创新。与征收排污费相比,征收环境税的强制力大、实施范围广、收支规范性强、操作成本低,而且其社会影响深、国际影响远,有百利而难见一弊。
 
在全球化的今天,放眼世界,征收环境税其实早已不是什么问题,环保方面起步较早的欧美发达国家,依照“谁污染,谁缴税”的原则设置征收环境税,涉及大气、水资源、生活环境、城市环境等方方面面,课征范围广、征收税率高、差别税率设计详细,而且其征收收入都专用于环保。这样的好榜样不学,难道真甘愿走一条“边污染边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破旧老路吗?
 
谈到落实一件事的阻力,如今社会上有个“玻璃门”的形象说法:看得见,进不去,一进就碰壁。环保领域同样普遍存在这一现象,无论规章制订还是具体执法,都有无形的“玻璃门”挡着你。现在就有一种开征环境税“条件尚不成熟”论,其实就是一道无形却强大的“玻璃门”。正因为有种种“玻璃门”的存在,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环保问题日益严重;你想重拳出击,发现“拳头”总打在“棉花”上。
 
环境问题将越来越成为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焦点,越来越严重地消耗着社会成本,越来越成为和谐社会的促退力量。我们如果真正想对自然环境负责、对和谐社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那么开征环境税就不该缓行。
 
美好的环境是宝贵的公共物品,而在强大的人类活动面前,“环境肌无力”很容易产生。歌德曾说:“自然对无能的人是鄙视的;她对有能力的、真实的、纯粹的人才屈服,才泄露她的秘密。”循环经济期待环境税尽快突破,我们决不能做一个被自然和环境所鄙视的无能者。
 
是到该下决心的时候了!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