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科研经费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科研效率低的现状令人担忧。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中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尽管近年来科研经费的管理逐渐在加强,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仍然较低。“有时候几百万买一个仪器回来,搁置几年,实在快不能用了就让给企业,美其名曰与企业合作。”杨中艺还说,大量的钱投进去“生产”出来的都是没什么人看的论文,实在可悲。

  杨中艺认为,科研体制改革要向国外学习,研究与开发的主力军应该是企业,而非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出钱的有两类:一是基础研究和战略性研究,比如支持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二是与公共利益有关的,比如医疗卫生、能源保障。如果仅仅是应用于经济领域的科技研发工作,大部分都应由企业自己去做,坚持市场导向。

  杨中艺说,科技体制改革应该突出“引导”作用,要引导企业把资金投入到研发上,比如通过科研投入抵税等政策引导,使他们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取代目前政府直接将财政资金、公共资源投入到某几家企业上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