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了解传承与发展 看原子光谱新进展

2018.9.21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继20日开幕式及大会报告后(详情请点击:了解最新进展 共享学术盛宴 看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会议),今日,分析测试百科网继续为您带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分会场精彩报告。

图片.png

部分报告嘉宾合影

188126_201809212128111.jpg

分会场现场

图片.png

山东大学 闫兵教授

  首先由山东大学闫兵教授带来报告,题目是“Exploration of Nano-Bio Interactions: From Nano-Safty to Environmental Health”。闫兵介绍到,颗粒物具有毒性,并且粒径大小与毒物粒径相似,但颗粒物与细胞间的反应机制未知。因此课题组通过将颗粒物受体送入细胞内,采用荧光成像方法查看颗粒物是否与细胞内物质结合。检测结果显示,碳纳米管(CNTs)与细胞内的ID蛋白质结合并影响基因表达。对于纳米颗粒进入人体后导致肺炎发生原因,课题组将放射性标记CNTs进入体内中,结果发现CNTs容易在肺、肝、脾中积累,因此推测颗粒物容易在上述三种器官累积并导致炎症。此外,课题组研究发现,CNTs与细胞膜不同受体结合并进入细胞,导致不同的基因表达结果。

  最后,课题组通过上述研究内容,针对济南雾霾颗粒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雾霾污染物导致支气管炎症,并且Lnc-PCK1-2:1基因表达与支气管炎症有关,此外雾霾中的铅元素与支气管炎也有关。其原因是二维纳米材料在进入细胞内时容易在细胞表面富集并吸附有毒颗粒物,因此容易导致细胞发生自噬行为。

图片.png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院 赵峰研究员

  由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院赵峰研究员带来大会报告,题目是“污染物生化转化过程中的电子媒介体与中间产物分析”。赵峰表示,微生物在环境与工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课题组关注微生物细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以揭示物质定向降解过程。经研究发现,细胞发光是电子传递的表现之一,其原理是经过细胞氧化还原反应以及FMN物质发生变化,导致电子溢出。对于电子垃圾降解,赵峰表示微生物对铜,铟,铁等金属物有很好的降解能力和降解率。在讲解过程中,微生物的电子媒介体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抗生素排放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关注,但污水处理厂没有专门程序处理抗生素。课题组经研究发现,使用微生物处理抗生素污染水时,经过10个月长期处理后,处理效果逐渐提高,并且随着时间的延续,3A5MI类物质可以被很好的降解。

图片.png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徐明副研究员

  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徐明副研究员带来大会报告,题目是“基于元素质谱技术揭示金纳米颗粒的理化特性与生物作用规律”。据介绍,纳米金性质稳定,生物毒性小,可用于纳米药载体。徐明所在课题组通过对比纳米球和纳米棒作为载体效果,以及调整溶液的盐浓度和pH值等溶液条件后经统计学方式分析,结果显示,纳米金颗粒受到自身粒径大小、溶液pH、盐浓度影响,导致聚类行为有差异。据介绍,统计学可以通过更多的检测数据预测和分类纳米颗粒,并且纳米粒子在体外和体内的生物分布不直接由蛋白冠推动,但其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蛋白冠的大小。

图片.png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冯新斌研究员

  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冯新斌研究员带来大会报告,题目是“用汞同位素组成认识森林生态系统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冯新斌表示,汞是唯一在大气中以气态单质存在的重金属,但其在大气循环过程非常复杂。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众多学者开始研究汞在森林系统中的变化。经研究发现,汞的7种同位素遵守质量守恒准则,其中汞204含量最高,198含量最低,201和199偏离基线。课题组自2016年开始观测汞在云南森林中的循环变化,结果显示,冠层上部高于下部,说明森林系统汞主要来于大气,通过检测树叶汞含量,其分析结果表明,树叶中汞主要吸收大气中的汞。此外,树叶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汞的速率不同,新生树叶吸收速率最快,其主要来源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和光致反应为主。经检测,土壤中的汞主要来源于落叶降解过程,并非来自降水过程。

图片.png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胡圣虹教授

  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胡圣虹教授带来大会报告,题目是“镉同位素分馏效应及其物质来源示踪”。胡圣虹表示,镉(Cd)是工业有毒有害元素是人体非必需元素,但是Cd可以用于环境污染示踪以及海洋营养元素示踪,也可用于揭示海洋演化意义等。课题组对海洋生物与Cd间故关系的实验表明,海洋生物优先吸收轻Cd。对于海洋生物体内Cd含量分析,使用ICP-MS分析存在含量低,基体干扰严重,存在质谱干扰等问题,因此课题组采用离子-分子反应ICP-MS、逆王水提取法以及悬浮物进样GFAAS直接分析法分析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分析Cd同位素生物膜分馏情况,结果表明Cd主要吸附在藻类细胞表面,并且在不同条件下,藻类生物倾向吸收轻Cd此外,虽然藻类表面能够吸附大量Cd,但其吸收利用Cd含量不高。同时,课题组利用Cd追踪华南二叠-三叠纪环境变化,通过分析煤山剖面等Cd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Cd随着水深增加含量增加,并且古海洋与现代海洋组成成分趋于一致。此外,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铅锌矿成因分析。

图片.png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刘倩研究员

  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倩研究员带来大会报告,题目是“细/超细颗粒物的硅同位素指纹分析”。刘倩表示,颗粒物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其中的PM2.5是进来受到关注的环境污染物,其来源主要是天然颗粒物和人造纳米材料。研究颗粒物的目的在于污染风险评价,进而进行污染控制。对于如何甄别这些颗粒物,具体方法为形貌鉴别和化学组成鉴别,也可以利用元素指纹识别。

  课题组采用氧化硅进行颗粒物元素指纹研究,结果显示,组合使用硅、氧同位素指纹识别分析可以实现完美鉴别天然或人造二氧化硅。之后,课题组通过硅同位素研究北京地区PM2.5来源,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冬天PM2.5主要排放来源于工业排放和燃煤排放。最后,刘倩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能够阐明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图片.png

青岛海洋大学 李雁宾教授

  由青岛海洋大学李雁宾教授带来大会报告,题目是“苯基化衍生-填充柱气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环境样品中的甲基汞和乙基汞”。李雁宾表示,汞是全球重要的污染物,其主要形态分为无机汞和有机汞。在湿地和化妆品等中,广范围存在乙基汞。传统有机汞衍生方法存在衍生试剂稳定性差,成本高等问题。无机汞还原法存在检出限低,还原有机汞等问题。但实际中,有机汞和无机汞共存,因此课题组开发了苯基化衍生有机汞和无机汞的测定新方法,即苯基衍生化-吹扫捕集-填充柱气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有机汞形态分析以及SnCl2还原法测定水相无机汞方法。对于有机汞检测,结果显示,新开发的检测方法与传统分析方法效果相当,并且相对于乙基化衍生适应性更大,并且可以克服一些添加剂的影响。对于无机汞测定是甲基汞共还原问题,硫酸盐可能是自然水体中抑制还原的关键因素,但结果显示硫酸盐未影响SnCl2的还原能力,并且未显著影响MeHg与DOM的络合。

图片.png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丽华研究员

  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丽华研究员带来大会报告,题目是“基于人工抗体的生物样品特异性识别技术”。据介绍,生物样品选择性识别主要有抗体识别法,体积排阻法以及密度离心法等,但这些方法各自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课题组研发了印迹材料法。目前,课题组已经研发了三代印迹材料,但第一代材料存在模板难去除,位点难接近以及耐压性差的问题;第二代材料存在模板难活的,聚合体系选择受限等问题,因此课题组研发了第三代印迹材料,即蛋白质抗原决定基印迹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实现多目标蛋白质的特异性捕获,也可以实现选择性捕获蛋白质并实现可控释放,此外,课题组也针对O-GlcNAc肽段开发了富集印迹材料。

  对于外泌体纯化手段,传统方法一般采用超高速离心,聚合物沉淀以及亲和富集,但这些方法存在一些偏向性。因此课题组研发了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并且粒径分布在40nm-100nm之间。经过与传统方法对比,采用二氧化而富集方法无论在富集纯度、样品需求量全面超过传统纯化方法。

  对于细胞印迹材料,张丽华以检测循环肿瘤细胞为例介绍了这种材料的检测优势。由于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在体内存在含量极低,环境复杂等问题,检测结果常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因此课题组开发了苯硼酸辅助细胞印迹凝胶发检测肿瘤细胞。经过实际对比,采用这种方法的细胞捕获率远高于传统方法,同时释放率也高达99%。最后,张丽华希望通过仿生方法提高印迹材料的选择性。

图片.png

中山大学 李攻科教授

  由中山大学李攻科教授带来大会报告,题目是“食品安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快速检测前处理里方法研究”。李攻科表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检测实际样品中拥有检测快,灵敏无损和普适性好等优点,但其也存在被测物浓度低、拉曼信号弱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样品浓缩富集和衍生化技术等样品前处理技术以提高拉曼光谱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对于样品前处理,课题组采用分子印迹材料制成固相萃取柱和固相萃取膜,经过实际检测结果显示,采用这种方法分析福美双、噻菌灵、双酚A等物质,使用这种前处理法能够达到国标的检测要求。同时课题组研发了AuNPs/MOFS复合SERS基底,结果显示,这种基底具有丰富的SERS活性位点,并且具有高吸附性。此外,课题组也开发了适配体功能化银/壳聚糖拉曼探针、金/碳纳米片SERS基底,与标准检测方法相比,使用这些前处理方法处理后的检测结果均可达到国标检测要求。

  对于气体样品前处理装置,课题组研发了控压采样装置,经过对乙烯,二氧化硫,甲醛,VOCs采样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检测上述四种物质时间花费小于20分钟,优势,并且可以避免假阳性问题。

  对于衍生化消除干扰问题,课题组开发了一系列方法,经过实际检测食品中亚硝酸根,乙烯,甲醛等,这种方法具有干扰低、选择性好等优点。

图片.png

南京大学 胡忻副教授

  由南京大学胡忻副教授带来大会报告,题目是“大气细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分析及风险评价研究”。胡忻表示,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氮氧化物、二氧化硫、VOCs、颗粒物等。颗粒物主要有金属氧化物,海盐,硫酸盐等。进入人体途径主要有吸入暴露和摄入暴露,并且其中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各器官造成健康风险。课题组通过石英膜和特氟龙膜采集PM2.5,之后采用消解方式进行前处理,使用ICP进行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地壳中元素主要分布与粗粒径细颗粒物,重金属元素主要分布于细粒径颗粒物,并且元素含量时空分布差异明显。之后,课题组对南京市PM2.5中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在得到多种PM2.5来源分析数据后,采用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单一元素慢性非致癌风险在安全水平内,多元素累积慢性非致癌风险不可忽视,并且单一元素和多元素的累积慢性致癌风险较高。

  墙报现场:

图片.png

图片.png

  此次大会参展厂商:

图片.png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图片.png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图片.png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图片.png

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图片.png

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图片.png

安东帕(上海)商贸有限公司

图片.png

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

图片.png

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

图片.png

奥普乐仪器有限公司



本文相关厂商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