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2018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发布

2019.4.04

   近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数据显示:2000年-2018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出现“三级跳”升,2018年达最好。2018年全国陆地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达68.2,全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较2017年增加12克碳/平方米,均达2000年以来最高。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廖军解释,2018年雨带位置偏北偏西,为我国北方和西部草原带来丰沛雨水。全国大部地区水热充足,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影响整体偏轻,气象条件有利于草原、森林等植被和农田作物生长。2000年以来,国家不断实施的生态保护工程和同期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量的增加,促进了植被生长和地表绿色程度的提高。

  《公报》显示,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北方和西部地区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植被防风固沙功能提升,易起沙尘的土地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高度和极易起沙尘的土地面积从2000年的48.1%降至2018年的40.4%,轻度和不易起沙尘的土地面积从30.3%上升至38.8%。

  据典型生态系统的气象监测结果表明,2018年全国大部农区水热充足,光、温、水匹配利于农作物生长,农田净初级生产力和粮食单产达2000年来最高。黑龙江沼泽湿地植被生态质量呈改善趋势,水体面积增加。武汉、上海、广州等南方典型城市近年来随着绿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热岛效应有所减弱。

  此外,重点生态工程和建设区域气象监测结果表明,本世纪以来,三江源地区降水增多、气温升高,其中2018年湖泊面积较2006年增加13.0%,96.4%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增长趋势;祁连山下游主要湖泊蓄水增加,额济纳绿洲变绿。北京密云水库面积在2018年达最大。2018年气象条件有利于太湖蓝藻水华发生,但面积较2017年偏少45%。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