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一)

2020.6.15

活性污泥法自发明以来,根据反应时间、进水方式、曝气设备、氧的来源、反应池型等的不同,已经发展出多种变型,这些变型方式有的还在广泛应用,同时新开发的处理工艺还在工程中接受实践的考验,采用时需慎重区别对待,因地因时的加以选择。

1、传统推流式

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污水和回流污泥在曝气池的前端进入,在池内呈推流形式流动至池的末端,由鼓风机通过扩散设备或机械曝气机曝气并搅拌,因为廊道的长宽比要求在5~10,所以一般采用3~5条廊道。在曝气池内进行吸附、絮凝和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分解,最后进入二沉池进行处理后的污水和活性污泥的分离,部分污泥回流至曝气池,部分污泥作为剩余污泥排放。传统推流式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池内流态呈推流式,首端有机污染物负荷高,耗氧速率高;二是污水和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后,不能立即与整个曝气池混合液充分混合,易受冲击负荷影响,适应水质、水量变化的能力差;三是混合液的需氧量在长度方向是逐步下降的,而充氧设备通常沿池长是均匀布置的,这样会出现前半段供氧不足,后半段供氧超过需要的现象。

2、渐减曝气法

为了改变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供氧和需氧的差距,可以采用渐减曝气方式,充氧设备的布置沿池长方向与需氧量匹配,使布气沿程逐步递减,使其接近需氧速率,而总的空气用量有所减少,从而可以节省能耗,提高处理效率。

3、阶段曝气法

降低传统推流式曝气池中进水端需氧量峰值要求,还可以采用分段进水方式,入流污水在曝气池中分3~4点进入,均衡了曝气池内有机污染物负荷及需氧率,提高了曝气池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的能力。阶段曝气推流式曝气池一般采用3条或更多廊道,在第一个进水点后,混合液的MLSS浓度可高达5000~9000mg/L,后面廊道污泥浓度随着污水多点进入而降低。在池体容积相同情况下,与传统推流式相比,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可以拥有更高的污泥总量,从而污泥龄可以更高。

阶段曝气法也可以只向后面的廊道进水,使系统按照吸附再生法运行。在雨季高流量时,可将进水超越到后面廊道,从而减少进入二沉池的固体负荷,避免曝气池混合液悬浮固体的流失。

4、高负荷曝气法

高负荷曝气法(又称改良曝气法)在系统与曝气池构造方面与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相同,但曝气停留时间仅1.5~3.0h,曝气池活性污泥处于生长旺盛期。本工艺的主要特点是有机物容积负荷或污泥负荷高,曝气时间短,但处理效果低,一般BOD5去除率不超过70%~75%,为了维护系统的稳定,必须保证充分的搅拌和曝气。

5、延时曝气法

延时曝气法与传统推流式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工艺的活性污泥处于生长曲线的内源呼吸期,有机物负荷非常低,曝气反应时间长,一般多在24h以上,污泥泥龄长,SRT在20~30d,曝气系统的设计决定于系统的搅拌要求而不是需氧量。由于活性污泥在池内长期处于内源呼吸期,剩余污泥量少且稳定,剩余污泥主要是一些难于生物降解的微生物内源代谢的残留物,因此也可以说该工艺是污水、污泥综合好氧处理系统。本工艺还具有处理过程稳定性高,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强,不需要初沉池等优点;但也存在需要池体容积大,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都较高等缺点,一般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系统。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