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何小阳:科学研究的不作为与乱作为

2014.10.17

   前不久,有政协委员问王岐山书记,落实制止腐败的八项规定以后,虽然腐败现象有所下降,但也有一部分公务员不作为了,怎么办?王岐山回答说:乱作为比不作为危害要大得多。

  联想到中国高校,教师们对待科学研究,同样也有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乱作为的现象很多,包括胡乱评审项目、胡乱花钱、胡乱署名、胡乱申请ZL、弄虚作假等。最近媒体爆出,有五所高校的教授因借着申报科研项目之际,非法套用国家资金被判刑或批捕。为何要乱作为呢?原因很简单,追逐名利。

  我所在学校的学报请我为电气信息类论文的英文文摘把关,看到一篇论文声称(我只能这么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但所做的工作的深度和难度最多相当于相关领域本科生课程设计。真不知道申请人是如何获得这个项目的?莫非是假的?我只能是胡思乱想了。

  顺便说一下,这几年在我看过的论文中,很少有论文对自己的学术成果有明确的评价,都是尽可能地用含糊的字眼。

  公务员的乱作为行为与高校教师科学研究的乱作为行为都属于腐败,均是有害的。和公务员的不作为行为不同的是,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不作为行为并没有什么危害。如果非得要说有危害,只能是危害学校的学术GDP指标吧。

  如果我们将科学研究比喻成一座庙,科学工作者都是庙里的和尚。不作为的人,只不过是不念经,但他们日常的扫地、挑水、做饭等活还是干的。而乱作为的人,虽然是念经,但把经念歪了。他们除了念歪经以外,以前所做的不过是偷邻家的一个萝卜,趁吴妈不注意时摸一下她的大腿。现在这群坏和尚,胆子是越来越大,个个都“与时俱进”了,竟然趁着月黑风高之时,干起了杀人放火的勾当。

  那么,如何制止科学研究中的乱作为呢?

  一是要降低科学研究的金钱驱动力度,把那些狗盗鸡鸣之辈从科学研究者的行列中请出去。我有点犹豫,这样说是不是有些过分?按理说,没有谁天生就是狗盗鸡鸣的,有时是制度在逼良为娼。但那几位被判刑或者被起诉的教授,就无法将自身的责任推给体制了。

  很多的高校教师可能都有体会,在教室里,学生往往不愿提问题或者说不会提问题。禁锢式教育和灌输式教育毁了孩子们好奇的天性和学习的热情,从而也扼杀了孩子们科学创造的能力。所以,如何培养一批热爱科学并且具备科学素养的人是中国教育的责任。

  还是应该尽可能地将科学研究的工作交给热爱科学并且适合从事科研的人。总之,科学研究过强的功利性驱动绝对是有害的。

  二是要完善中国的学术规范,完善学术评价、学术交流和学术批评制度。在学术规范中当务之急是建立引文规范并在大学本科生中进行引文规范的教育。

  对项目和论文的评价不能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即只是看项目和论文的等级;要有真正的,本质意义上的学术评价。

  三是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监督,建立更为严格的制度,防止项目执行人乱花钱。

  最后一点,惩罚科学研究中的乱作为。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