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全国人大代表行2000多公里为污染土壤“找解药”

2015.3.04

   过去一年,全国人大代表、鸿达兴业集团董事长周奕丰的足迹遍及韶关乳源、翁源,清远清城、清新,茂名茂南、高州等地,行程2000多公里,为的就是一件事:调研土壤污染。本次全国人大会议,他带来了整治土壤污染的建议。

   周奕丰的老本行是做塑料化工,怎么会对土壤问题产生兴趣?这还得从2013年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到韶关视察土壤污染治理时说起。周奕丰说,在这次调研活动中,他惊讶地发现广东一些地方的土壤质量越来越差,肥力下降,不仅影响粮食蔬菜的口感,也可能影响食品安全,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有‘毒’,且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和关注,造成的危害也比其他污染更难消除,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周奕丰坐不住了,他跑到韶关、清远等地找了当地的农户,说服人家拿出自家的土地开展改良试验,然后又寻求农业、科研机构的土壤专家的帮助,组成了一支研究团队。

   周奕丰说,广东一些地方土壤最主要的问题是酸度过高,有的地方土壤PH值为4.0左右,酸化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广东处于酸雨带,加上一些地方过量施肥、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建筑废料处理不当等问题存在。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周奕丰提出了以电石渣治理酸性土壤作为工业废渣改良土壤的重点,积极推进土壤改良的建议,得到了农业部的相关意见答复。对此,农业部门重点开展了土壤培肥改良,加强土壤环境管理和开展土壤环境监测等三方面工作。财政部也支持科研机构开展土地面源污染治理等科研工作。这让周奕丰信心更足了。

   在调研中,周奕丰还发现,土壤污染治理及修复所需资金巨大,且还存在一些污染责任不明确问题,需要政府在资金上予以大力支持。他建议设立土壤改良“超级基金”,资金来源从工业指标和商业指标中提取,采用政府信托基金运作模式,专人投资管理,独立核算。促使我国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作,拥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在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同时,我国应积极推进土壤生态补偿制度。”周奕丰说,我国目前在土壤污染的防治方面还没有专门立法,只在相关的环境污染防治、农业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中有零星规定。同时,土壤污染治理没有大范围推广的措施,常见的工程措施,如换土、翻土、隔离等方法虽然效果好,但是实用范围小,代价昂贵。

   周奕丰表示,土壤改良的治理具有持续性、持久性,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改良治理才能卓有成效。发现问题引起重视的前提下,如果能够找到和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也是人大代表应该做的事情。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