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多点土壤水分监测系统为提高小麦产量进行水分监测...

2019.4.29

小麦产量是农业种植及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事情,对于其产量的影响有很多的外在因素, 首先水分条件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对小麦生育期间的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从农田水分调控方面探讨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利用多点 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对麦田土壤水分进行监测,可以发现全生育期的水分主要依靠冬前土坡贮水,从实际的耗水量与需水量之间差异看还是比较大的,经常受到干早的 威胁,所以补充灌溉对屯留小麦达到稳产高产是一项重要措施。补灌措施的实施一般需要采用多点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对土壤水分的相关情况进行监测了解,做出最合时宜的灌溉方法。

采用多点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对土壤水分的监测情况,试验分7个处理,灌概量分别为7590120180225270毫米。随着灌溉量增加,产毫 也随之增加,但超过一定量后增产作用不明显或略有下降,从每毫米灌水全量的水分利栩效率看,一般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减少,’但少量灌水效益也低。在上层土壤比较干燥的条件下,水分下渗深度较浅,容易散失,加上小麦根系较深,补给的水分不能充分被作物吸收。所以灌概量大些,灌溉次数相对少一些,效益较好。旱 地小麦灌水时间早较好,这是因为麦田水分一直是下降,时间早土壤湿度较大,水分较容易渗透到深层,一方面可减少水分散失,另一方面深层水分较多,能够充分 地被作物吸收。

通过多点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在麦田土壤水分的监测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小麦生育前期,水分条件一般都比较好,但是水分散失却很强大,十分需要采用保墒措施,比如说覆盖松土都是十分有效的 措施。而且,利用多点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对灌溉后的土壤水分与产量结合分析可以发现,小麦产量总是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且早灌比晚灌效果好,每次灌概量大一些,灌概次数相对少一些,对提高土壤深层的水分,减少水分散失有利。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