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打破技术壁垒|我国在核工业领域迈出跨越式的一大步

2019.9.24

  中国打破技术壁垒,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研制出首个大型超导磁体线圈

banquan4.jpeg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研制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首个大型超导磁体线圈——极向场 6 号线圈(PF6 线圈)竣工交付,将通过海运方式运送至法国 ITER 现场。

  PF6 线圈位于 ITER 实验堆超导磁体的底部,是必须首个安装到位的超重要大型线圈大部件,由 9 个绕制成双饼结构的线圈本体以及一系列支撑附件组成,总重达 400 吨,相当于两架波音 747 飞机的重量。该线圈绕制所采用的铌钛超导导体长约 13.5 公里,线圈主体外径约11.2 米,呈饼式结构,外形类似中国古代的和氏璧。

  据介绍,PF6 线圈是国际上研制成功的重量最大、难度最高的超导磁体,储能量是我国 EAST 装置最大极向场磁体的 60 倍,它的正常运行将决定是否能够“点亮”等离子体并维持等离子体的稳态“燃烧”,是决定 ITER 装置运行成败的最重要线圈之一。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 PF6 项目团队经过两年多的攻关,成功掌握了该项核心技术。PF6 线圈所有关键制造工艺及部件全部一次性通过 ITER 国际组认证,双饼制造合格率达到 100%,超导接头性能显著优于 ITER 技术要求。

  PF6 线圈的成功制造不仅打破了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壁垒,生产设备实现了全国产化,同时还发展和完善了超导磁体制造的标准和相关规范,先后孕育出十余项专项标准,为我国未来聚变堆标准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今后进一步拓展中欧核聚变能源领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成功范例。(科技日报)

  国家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研究设施”正式开工建设

  新华社合肥 9 月 22 日电,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项目已完成全部报建流程,于日前正式开工建设。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是我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中优先部署的大科学装置,目标建成国际磁约束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平台。

  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建设周期 5 年 8 个月。将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超导磁体研究系统和偏滤器研究系统,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研究提供粒子流、电、磁、热、力等极端实验条件。设施建成后,为开展聚变堆核心部件研发和建造提供技术基础,对保障我国聚变堆的先进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快我国聚变能实际应用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能源、信息、健康、环境等交叉前沿领域提供研究平台。(新华网)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