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国科大新生成功“追星”院士专家

2023.9.07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013.shtm

“同学们去过青藏高原吗?”

9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博士生导师姚檀栋在2023级新生入学教育首场专题报告会上抛出这个问题。

看着大家面面相觑的样子,姚檀栋笑着给大家“解围”,“去一趟,确实是不容易的。”过去30多年里,这趟路走过多少次,姚檀栋也数不清了。

这场报告,座无虚席,新生们全神贯注地听姚檀栋娓娓道来自己带领团队“从高原到巅峰”的科学攀登之路。在迎新报到后的第一天,他们成功打卡了列在“国科大心愿清单”的第一项——“追星”院士专家。

64f92693e4b0e807c6f8cc0f.jpg

  ?

姚檀栋为国科大新生带来专题报告     国科大供图

理解青藏科考的重要性

青藏高原有着高海拔、高辐射、低氧气、低气压、低气温的“两高三低”极端环境,就是这样一片大家眼中的“不毛之地”,却有人一次次勇闯这里。就在几个月前,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山队员成功登顶。

在姚檀栋和队员的眼中,那里蕴含着无穷答案。

作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气候变化驱动器”,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开展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因此成为全世界科学家追逐的科学高地。

“青藏科考是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姚檀栋用一句话,总结了团队持续攀登的动力和信念。

“去青藏科考不仅是中国科学家的梦想,还是世界科学家的梦想,是没有去过的人的梦想,相信更是去过之后下一年的梦想。”听着姚檀栋述说的攀登故事,国科大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硕士生新生史兆凯心潮澎湃,“能去青藏高原科考,一直是我的梦想。现在,我更加理解了青藏科考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数十年耕耘,探索不止

9月1日起,《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针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出台的专门区域性法律。

这部法律的酝酿和诞生,沉淀着科考队关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问题长达几十年的研究积累。

姚檀栋与在场学子特别重温了当时立法调研会的情景,他代表科考队提出加强冰川变化监测、冰川灾害监测预警、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的保护修复治理建议,都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草案建议稿)》中被一一采纳。

这份知识与信仰、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记载着一代代青藏科考人对科学高峰的攀登步履,对生命极限的挑战身影。“‘开花结果’的背后,闪烁着立足人类生存关怀的广博胸怀,更流淌着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与实干作风,指引我们紧紧跟随。”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生新生盘天玉拿起手机,记录下了属于自己的“国科大第一场‘追星’”。

细数完第二次科考的十大进展,姚檀栋着重分享了团队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利用高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带动整个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新突破,是姚檀栋和团队成员不断思索的问题。从水、碳、生态到人类活动、环境变化机理,青藏科考还制定了“聚焦2025”“面向2050”发展方向。

“8小时是成不了科学家的”

64f926e9e4b0e807c6f8cc11.jpg

姚檀栋给新生们题字祝福     国科大供图

在提问交流环节,面对刚刚入列科技国家队的国科大新生们,如何走好科研第一步,为今后的创新打好基础,姚檀栋提到了自己最想叮咛的关键词——时间。

“我常常对我的学生说,8小时是成不了科学家的。”姚檀栋表示,日新月异的新科技和新工具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工作效率,但科研一定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实践的产物,“工具越来越好,但钻研投入的时间一点也不能减少。”

“举手投足间,我深深被姚院士亲切和蔼的师者风范所感染,这也成为了我开启国科大学习、研究之路的一份莫大鼓励,引领我去思索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角色和未来,如何在国家战略与国际视野结合里拓宽探索的边界,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汇中讲述科学的情怀。”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硕士生新生苏知遥感慨道。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