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生态文明科技创新任重道远

2013.7.22

  7月19日—21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会在贵阳举行。7月20日下午,以“石漠化防治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生态文明科技创新论坛举办。国家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司长马燕合强调,生态文明科技创新任重道远;院士专家们为生态文明建言献策,提出贵州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必须本着“系统、综合”的原则,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司长马燕合任论坛主席并发表演讲,贵州省科技厅厅长陈坚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李佩成,中国林业科学院副院长刘世荣,贵州省扶贫办总农艺师杨小翔,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院长熊康宁等作主旨发言。

  马燕合:石漠化是贵州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不仅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和水旱灾害频发,而且严重影响地区农林牧业生产和水资源保障,造成生态贫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气候及民生的重大问题,生态文明科技创新任重道远。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科技创新工作,切实提升生态修复保护与科技服务能力,强化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协同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研发平台优势,完善相关科技创新体系。

  陈坚:贵州地处西部山区,贫困人口多、生态环境脆弱,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同时,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借助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这一平台,积极为贵州正在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建言献策。

  卢耀如:贵州应进一步加快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石漠化及其他灾害综合治理、建设安全生态环境的“三位一体”发展。要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各种类型的生态文明城镇群,优化人口与产业匹配布局,加快建设贵州通向长江、珠江的水陆快速通道,努力建设绿色贵州、美丽贵州、幸福贵州。

  李佩成: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理解,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生态文明可被视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则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本条件。我国的石漠化是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典型表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他提出了“易毁原理” ——事物的毁坏比造成容易,以而告诫人们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刘世荣:开展岩溶石漠化综合防治,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改进耕作方式,合理调控放牧强度,发展设施养殖;建立高效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实施生态移民,开发太阳能、沼气、水力能源;保护天然林及生物多样性,防治潜在岩溶地区的石漠化;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区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维护景观的可持续性;实施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构建多部门联合与农民参与式的合作机制。

  杨小翔: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与贫困互为因果,产生贫困——毁林开荒——石漠化——进一步贫困等恶性循环,形成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怪圈。必须将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减贫有机结合起来,在空间、时间和项目上统筹规划,互为协调,在石漠化治理中实现扶贫减贫,也在扶贫开发中达到石漠化治理目标,惠及民生。

  熊康宁:石漠化治理必须本着“系统、综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配置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要始终将石漠化区域,看作一个特殊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既考虑石漠化程度、类型和演化趋势,又要深入分析和研究社会经济背景;既重视石漠化地区的生态重建,又重视石漠化地区的后续产业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贵州省关岭县、长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就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