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国自然主任窦贤康发文:重塑科研生态

2023.10.26

今日,国家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在红旗文稿发表重要文章《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夯实根基》。

171857_202310261732151.jpg

  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础研究,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性措施,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基础研究投入从2012年的499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约1951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由4.8%提升至6.3%。研发人员总量从2012年的325万人年提高到2022年的600万人年,多年保持世界首位。引用排名前千分之一的世界热点论文占全球总量的41.7%,高被引论文占27.3%。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的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等前沿方向取得一批基础性、原创性成果,成功实施了高铁、石墨烯纤维、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国产盾构机、免疫治疗等一批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创新自信、科技自信和民族自信进一步增强。

  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担负起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科学基金的使命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出了关于基础研究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进一步阐明了科技创新的时代大势、战略地位,以及推进我国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和基本要求,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征程上科技创新的战略机遇,有力有效应对科技竞争和挑战,全面加强基础研究以保障我国走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提供了战略指引。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的重要论述精神,在中央科技委领导下,认真落实机构改革任务,深刻把握基础研究发展规律和趋势,把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始终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夯实根基。

  1、以基础理论创新促进核心技术突破,以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提高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体系化支持基础研究,协调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强化系统部署,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既要鼓励好奇心驱动的自由探索,保持科学家自主选题类项目经费占比总体稳定,持续优化基础学科布局,稳固资助基础研究的“基本盘”。更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提出并解决真正的科学问题,带动创新链条整体效能提升。重点突出原创,不断优化有利于原创的评审机制,完善对原创性、非共识、变革性创新研究的支持,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勇闯科学“无人区”。下大力气加强科学仪器、科研手段的体系化研制,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多“利器”“重器”。聚力支持应用基础研究,发挥专家咨询系统优势,完善科学问题凝练机制,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统筹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提出的前沿问题和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的理论问题,凝练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加强前瞻性战略部署。做好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的转隶衔接,推动构建学科交叉协作攻关平台,瞄准应用场景驱动的重大科技问题综合性、交叉性特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引领,组织多方科研力量协同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完善基础研究多元投入机制,积极调动地方政府、行业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投入基础研究,加强与政府机构、相关部门和产业企业的需求对接,提升联合基金资助效能。

  2、坚持人才为本,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强化科学基金的创新人才培养功能。

统筹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战略布局,发挥特色优势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采取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基础研究人才战略布局,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支撑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支持中青年科学家承担重大类型项目,积极吸纳优秀青年人才参加项目评审。完善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基础科学研究中心项目的资助机制,确保将科学基金投向最具创新能力与活力的科研人才和团队。推动构建基础研究人才长周期培养机制,加强人才项目的过程跟踪与结题管理,对完成优秀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开展延续资助。加强基础研究后备力量的培养,试点资助优秀本科生、博士研究生作为项目负责人开展基础研究,前移资助端口,尽早选拔人才,培育科学素养,激励创新研究,为构建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提供“源头活水”。

  3、深化科学基金改革,完善资助管理体系,提升资助效能。

落实好机构改革任务,准确把握新时代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职责使命,以完善科学基金制为核心,优化咨询、决策、执行、监督有机统一运行管理机制,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科学基金绩效评价体系。持续优化学科布局,支持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发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完善基础研究项目组织、申报、评审和决策机制,推进实施差异化分类管理和国际国内同行评议。加强专家系统建设和信誉管理,构建具有高公信力的制度平台。建立项目管理机制,兼顾立项评审与过程管理,建立项目全过程管理体系,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资助效能。

  4、坚持开放创新,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合作网络,推动构筑国际基础研究合作平台。

发挥科学基金国际通行的学术规则和运行机制优势,有效应对逆全球化挑战,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筹建国际科研资助部,稳妥推进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试点工作,拓展和深化中外联合科研,构筑国际基础研究合作平台,支持全球优秀人才来华开展基础研究。前瞻谋划和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努力营造开放、信任、合作的科研环境,促进全球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开放合作。

  5、推进科研作风学风治理,加强科研作风学风建设,培育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

深入推进评审专家被“打招呼”专项整治,强化正面引导、做到极限防守、坚持严肃惩戒,为科研工作者心无旁骛地开展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环境。坚持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辩证统一,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评价体系,完善基础研究差异化评价机制,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的项目经费支配权和技术路线选择权。深入实施科学基金学风建设行动计划,坚持科学监督与诚信教育相结合,统筹推进教育、激励、规范、监督、惩戒五位一体学风建设工作格局。

  通过“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的基础研究磨炼,可以使科学共同体去除浮躁、潜心科研,勤奋精进,不慕虚荣,不计名利,经过长期积累熏陶,这种努力就会重塑中国科技界的精神气质和科研生态。

  (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