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记者就这个问题首先采访了王大珩先生本人。在他家里,他谈了自己的几个观点,并拿出他收集的资料予以佐证,又给记者讲了他曾经作为部门领导,参与国家事务讨论时,中国仪器仪表事业发展的艰难过程。据此,记者写下了《看似配角 实为核心》一文。

  这篇文章,从采访到完成,前后花了近两个月时间。因为先生不仅要对其中每一个观点予以确认,而且还要对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进行核实。不仅他本人反复琢磨,还请了三位对仪器仪表很了解的身边人斟酌。其中,他的秘书蔡恒源亦对此稿进行多次修改。前后修改6次,才得以最终通过。

  关于中国仪器仪表何以落后,实际上先生心里是有答案的。在记者完成第一篇文章后,他说:“你去问一问金国藩院士,他做清华大学精仪系主任,为何中国这些年都没有出现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领头人?”

  由此,我联络采访金国藩院士,请他分析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

  因为清华是中国人才培养基地之一,金国藩院士介绍的情况具有一定代表性,然而全国高校是否都与清华的情况一样不得而知。为了了解这个学科的发展,记者又采访了中国科技大学等大学的精仪系,写出了《中国何以缺乏仪器仪表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