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到2010年,研究团队在辽东湾、荣成湾、象山港三个海区的典型生境开展污染源调查检测及生境修复工作,初步建立了污染物估算与控制模型和环境容量评估模型。沙蚕、栉江珧、脉红螺、长蛸、魁蚶、刺参、许氏平鮋、菲律宾蛤仔、青蛤等主要物种的增殖繁育技术取得阶段性进展,碱蓬保育、大型藻类植物的移植等技术为典型海域生境修复提供支持;牡蛎礁、三层组合式海珍礁、A型鱼礁的研制,为底播增养殖和渔业资源的修复提供了设备和技术支撑;一批生境和生物资源修复示范区的初步构建将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最后,杨红生研究员作了题为“分享过程,任重道远”的总结报告,对团队在三个海区的工作分别进行了进展和对策的归纳和探讨,并对团队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议和要求。明确指出:2011年是本项目研究和示范的整合年,加强研讨,瞄准区域,选好物种,突出生境修复,在技术、ZL、标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