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一名学者被调查证实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之后,先是学术处理,再是行政处理,如果涉嫌违法犯罪,还将进入司法程序,追究责任。

  而国内学术界对学术不端的处理,却经常轻描淡写。大多数情况,针对学术不端的检举会不了了之;而即便调查证实了存在学术不端,对学者的处理,也仅限于行政处理,当事学者,在风头过后,依旧混迹于学术圈,照样拿课题,照样做研究,最多就是换一个单位。如此 “零处理”,使学术不端“零风险”,也助长了学术不端风气的蔓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对王志国学术造假的调查,就是由其所在的蒙特利尔大学心脏病研究所进行的,该研究所主任Tardif还表示,“调查报告和参与调查的专家委员名单将予以保密,以继续对此学术不端行为进一步调查”。对此,没人怀疑该研究所调查的公正性。而如果放在国内,研究所和研究员往往是利益共同体,研究所可能以各种理由拒绝对研究员进行调查,且会主动为研究员“分忧”。可能在国内研究所看来,蒙特利尔大学心脏病研究所之举太傻,从联邦那里得来的数百万美元科研经费“打水漂”不说,也给研究所的声誉带来影响。舆论曾呼吁要对学术不端进行第三方调查,但从这一研究所的表现看,最靠得住的学术调查,是学术共同体治理机制,而非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