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张正斌:将水资源高效利用作为基本国策

2012.12.03

  96559_201212031443311.jpg

  张正斌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早在1934年,伟人毛泽东就提出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上世纪50到70年代的大中型水利建设热潮,为我国现在的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打下很好的基础。

  水土保持是基本国策。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于1991年颁布。199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强调:“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水旱灾害的防御走上了有法可依的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于1997年颁布。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于2002年颁布。最近10年,《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2009)、《全国抗旱规划》(2011)又相继颁布实施或编制完成。这些都对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减轻旱涝灾害,保障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资源高效利用事关国民经济全局发展。我们2010年在《建议将水利建设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作为基本国策》一文中指出:“现在看来,水利不但是农业的命脉,还是城市的命脉,是工业的命脉,是国家的命脉。”同年,我们在《中国水资源和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一书的“解决中国水资源安全问题的方略”一章中指出: “今后解决中国水资源安全的重要任务是将水资源治理转变为水资源高效利用。这样才能保障防洪安全、抗旱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过去我们常讲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现在水利的重要性远远超出农业领域,还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成为2011年国家一号文件主题。文件确立了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战略定位,作出了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论断,明确了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举措的原则要求。

  水资源高效利用是十八大报告强调的一个重要方面。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不同地方中指出:“继续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

  水是生态文明中最为关键的要素。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建设美丽中国,只有科学治理和高效利用各种水资源,才能实现国泰民安,山清水秀,繁荣昌盛。

  水科学研究成为21世纪的一门新的学科体系。水科学成为联系各个科学的一个重要节点和枢纽,水问题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水科学发展扩大了水科学研究交叉领域和体系,形成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等有关方面水问题网络体系。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高水效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我国乃至世界农业经历了从雨养农业→旱地农业→节水农业→高水效农业的发展过程;用水技术也经历了作物高效用水→生物高效用水→农业高效用水→河海(水产)高效用水的几个阶段。我们认为,节水农业是针对灌溉农业中节约用水提出来的,现在也包括旱地农业中的水分高效利用。从对水分高效利用的核心来看,节水农业和旱地农业都可以称为高水效农业,是一种同时追求和实现单位耗水的高水分利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新型农业体系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