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血流变检测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021.6.08

血流变学介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其于1950年在美国物理学会第25届会议上被提出。血流变学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力学及生物流变学分支,主要研究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规律,血液中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等)的变形性和无形成分(血浆)的流动性对血液流动的影响。血液这种非牛顿型的异常流动可作为反应血液与心脑血管间的相互作用,是一项灵敏的临床指标。

血流变常用指标有以下几种:①血液黏度:主要反应全血、血浆等的黏滞性,包括全血不同剪切率下的表观黏度、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等。血液黏度的增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等,降低见于出血、贫血、急性白血病等。②红细胞聚集指数:主要反应血液红细胞间的聚集难易成度,包括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压积等。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见于糖尿病、高血压、心梗等。③红细胞刚性指标:红细胞变形性低,则刚性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见于心梗、脑血栓、糖尿病等。

临床中有许多疾病与血流变的改变有密切关系,血流变的检测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而且深入研究血液流变特性的改变可以为阐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情的转归等提供重要信息。

1. 脑血管疾病

有临床资料表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尤其是低切变率血黏度高升,可发生在脑梗死发病之前。血黏度增高的峰值出现时间的迟早和程度,与脑梗死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脑梗死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显著升高,与正常人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说明这些指标在脑梗死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急性脑梗死时血液黏度的增加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这对治疗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如能做到早期发现,超前治疗,及时纠正高黏、高凝状态,可预防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2.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患者血压变化和心功改变与心输出量、血容量、血管外周阻力有关,外周阻力受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黏稠、流动差,是循环障碍的关键,在血流变学表现出系列的指数升高。心肌梗死(心梗)和心绞痛患者,红细胞的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白细胞数升高、白细胞滤过性降低、血浆黏度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升高。Chien等对心梗患者血液黏度进行了动态观察,发现心肌梗死后第1天,血液黏度明显升高,这可持续几天,而后渐渐降低。

3. 高血压

资料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升高。高血压时血管紧张素水平改变,血流变与此也有关。当血压降低时,血液粘度也会随之降低。高血压中的一种---妊娠高血压是孕妇常见疾病。由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破坏血管内皮基底膜细胞,使细胞溶解,导致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血管收缩,产生大的阻流导致血流变化,从而使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增高。妊娠高血压常发生于妊娠24周以后,因此建议妊娠24周后定期检测血流变,以保障母婴平安。

4. 糖尿病

单纯血糖增加不会引起全血和血浆粘度的改变,但是糖尿病患者一般会出现脂代谢紊乱,或血浆纤维蛋白升高,则使血流变指标间发生变化。血浆纤维蛋白增高,血沉加快,红细胞聚集率增高,呈缗钱样,进一步加速红细胞聚集,导致全血粘度增高,特别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增高明显。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血液粘度与红细胞膜、血浆蛋白成分有关。如果血红蛋白糖化,红细胞与氧结合受阻,血磷脂减少,胆固醇增加,红细胞不能变形通过脾索,引起微循环障碍,导致血流变指标增高。

总之,血液流变学对于临床医学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它是研究微循环的基础,提出了血液黏滞异常综合征,对于疾病的预防与诊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疾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观察疗效、病情、病程、预后),并且被用于治疗方法和药物的研究。因此,血液流变学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