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生态保护工程促进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转变

2023.9.10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232.shtm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具有显著的不稳定性和空间异质性。同时,该区气候近几十年来变化明显。黄土高原作为中国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人类活动导致其土地利用变化复杂且频繁。因此,监测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状况,研究生态环境变化对气候变化及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64fd8b19e4b0e807c6f8d05d.jpeg

   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在小石沟“三道防线”治理效果。张行勇 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高照良研究员带领学生张洵等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生态防护”(2016YFC0501706-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83)支持下,利用改进的遥感生态环境指数及气候、土地利用等数据,采用Theil-Sen趋势分析,多元回归及叠加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2001—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对气候变化及土地利用转移的响应情况。

64fd8b19e4b0e807c6f8d05f.jpeg

                 2001——2020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EEQ)时空变化。论文作者供图

64fd8b1ae4b0e807c6f8d061.jpeg

                     2001——2020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EEQ)趋势分析。论文作者供图

研究结果显示: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一般”级别,研究时段内呈现小幅度波动上升—下降—再上升3个阶段。相较于2001—2010年,2010—20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波动有所减缓。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在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2010—2020年较2001—2010年显著增加的区域由东南部向中北部转移,显著下降的区域由西北部向东部转移。③降水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促进作用。二者在2001—2007年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之后降水的影响有所下降,在植被覆盖较少的区域影响较小。④气温在大部分区域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有负面影响,相较于降水而言影响较小,而在城市密集地区影响较大。⑤研究时段内,大量的耕地向草地,草地向林地以及未利用地向草地的转移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呈稳中向好格局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耕地向建设用地,草地向未利用地的转移是引起该区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⑥黄土高原地区人类活动对当地土地利用变化尤其是植被覆盖变化的贡献率超过了80%,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促进了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由低生态环境质量类型向高生态环境质量类型转变。⑦虽然黄土高原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工程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该区生态环境本底脆弱,受人类干扰及人工植被衰退的影响,在恢复与治理过程中仍会产生诸如土壤干化,植被衰退或淤地坝拦沙效益下降等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

以上内容的相关研究结果在《水土保持通报》2023年3期以题为 “2001—2020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对气候及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的论文形式发表。

论文相关信息:http:// DOI:10.13961/j.cnki.stbctb.2023.03.028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