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高校学子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实现人才的培养?

2023.12.29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5166.shtm

2023年,人工智能迎来大爆发,高校学子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实现人才的培养?……12月28日,2023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峰会专题活动2023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人才培养与产业化论坛在广东东莞松山湖举行。

“人类正处于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风口浪尖上,这种科技革命带来的变革有诸多的不确定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适应目前存在的这种网络、数字、智能时代与社会产业化的交融。”渤海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张爱华在论坛上如是说。

658e7d05e4b03b5da6d0649b.jpg

  ?

论坛现场。主办方 供图

推动AI应用型人才蓬勃培育

张爱华在《高校赛教融合下的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与提升》报告中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期望:通过大学四年研究导向型学习的训练,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进行终生学习。

为此,渤海大学设立了“思域众创专创融合基地”。张爱华表示,“我们期望学生在这里能够运用在真实社会中的观察感悟来重新思考在学校当中的学习以及未来发展的道路,这应该是作为师者所期盼的。”

张爱华还进一步提议,此次论坛应推动跨校交流,实现真正的“五跨”培养体系,即跨专业、跨院系、跨年级、跨层次和跨学校。

论坛上,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助理兼创业中心主任李航作题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的设计与高校的任务》的主旨报告,从大赛主题、办赛理念、使命任务、评审规则等方面,全方位介绍了本次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

李航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面对“知识输出从社会倒流回学校”的挑战,必须做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实现高校教育使命。

东北林业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副院长李丹在题为《林业高校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报告中介绍到,东北林业大学建立了林业+人工智能+大数据的交叉融合的培养新范式。其中,在通识教育改造中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改为基于Python的智算思维基础培养实践,以满足林业行业院校特色化培养的要求。

“自从设立大数据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开始,我们就在思考如何采用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应对森林经理学、智能遥感应用、农业智能控制等应用领域。这一举措为我们后续新农科、新林科、新工科专业的赋能改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李丹说。

同济大学人工智能与艺术创研中心执行主任于幸泽在《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主旨报告中聚焦同济大学开展的《艺术造型》课程。

“探索如何在AI和艺术结合当中,把立德树人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我们在作品创作过程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美学国际视野以及文化自信,每年还有一个艺术造型的实习,走出学校走到上海市郊还有各地的农村,参与美丽中国乡村建设。”于幸泽说。

培养出提得出问题来的学生

在以“人才培养与产业化共识”为题的圆桌对话上,华东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刘侃以华东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的教学方法培养模式为例,分享了人才培养模式中“四创融合”、“专创融合”和“科创融合”的三种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据介绍,该学院一直秉持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标,以创新创业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引擎,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发展。

658e7bf9e4b03b5da6d06499.jpg

  ?

论坛现场。主办方 供图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张翔针对学科竞赛中学生面临“组队难找”“指导师难找”“管理壁垒难以打破”等三大困境,提出交叉创新主题实验室,建立交叉创新中心、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实验场地,打造一个分级递进的管理体制三大建议。

“合理应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和技巧,是我们教育接下来要面临很重要的挑战。”华南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亚南表示,人工智能应用的问题对于我们教育提出挑战,传统教育在通用人工智能的推行之下没有太大存在的意义。我们要培养学生是项目式的培养,培养出提得出问题来的学生,要问题导向的培养,即如何提出问题。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