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雨云蔬菜厂是同行中的龙头企业,但生产加工中产生工业废水不可避免。“这是企业谋转型,走清洁生产之路的契机。”公司负责人说。企业通过加快技术改造,并把生产、加工等环节外迁,将设计、包装、销售等环节保留在镇海,大大减少环境影响。

  2007年开始,镇海区对新上项目实行能耗审查,提高准入门槛,要求新建项目必须达到该行业能耗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对达不到要求的投资项目,不得通过核准(备案)和验收。同时将项目万元增加值能耗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截至8月底,共对341个年综合能耗1000吨标煤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审核。与此同时,镇海区还以建设项目环评为关口,加强新建项目环境管理,严控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自2006年以来,全区共否决污染严重或选址不合适的项目164个。

  与此同时,重点耗能企业受到特殊“关注”。自2008年以来,镇海对年耗3000吨标煤以上的36家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形成包括变频技术、中水回用等措施在内的70个重要节能方案,通过淘汰或改造设备达到节能目的,形成了9万吨标准煤的年节能效益,新一轮针对年能耗1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一企一策”正在进行监测和评估。

  “十一五”期间,镇海共关停化工、电镀、印染等企业近30家;通过清洁生产和资源集约利用,全区已有90多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每年可节能6.8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1.32万吨、化学需氧量106吨。今年上半年,镇海在工业经济迅速回暖的情况下,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反而同比削减了70.4%和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