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生活是大学生在耶鲁生涯中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莱文对他的学生们说:哲学教授不会直接讲授人生意义,而是会训练你们,使你们的分析更加严谨,判断更加敏锐,而这些正是进行逻辑推理论证的必备能力;文学、音乐、艺术史教授也不会直接告诉你们该如何生活,但他们会指导你们以更精准的艺术鉴赏力阅读、聆听、仔细欣赏那些完美展现人类情感、价值观和思想的文学、音乐及视觉艺术品。同样,历史学、心理学、经济学、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教授也不会直接教你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但是,他们会结合学科的特性,从不同角度阐释人生的意义,帮助你们学会质疑、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己得出结论。

  有了对学生的承诺,大学会成为一个有主见、有精神追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学。“牢记那些我们告诉你们的远大理想,就算你觉得它们永远不可能实现,也要记住:它们可以指引你们,让你们到达那个对自己和世界都有意义的彼岸。”2008年哈佛毕业典礼上,校长福斯特开宗明义地对学生说。大学对学生的承诺未必都能实现,但没有对学生承诺的大学是缺乏精神与活力的病态大学。西班牙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奥尔特加·加塞特在《大学的使命》一书中指出:一名运动员竞技状态好或坏使他的表现判若两人。显然,这种良好的竞技状态是要经过争取才能达到的。为了达到良好的精神状态,他必须使自己集中精力,放弃其他许多事情,还要具有超越自我的决心,使自己变得更加机智、兴奋和敏捷。简言之,良好的精神状态意味着不沉迷于种种无意义的消遣之中。与个人一样,群体的精神状态也有好坏。能够有所作为的只是那些拥有良好精神状态的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每位成员在关键时刻都不会令对方失望,整个群体可以坚定不移地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如果没有这样的群体,所有的努力会因群体缺乏必备的素质而失败。